传染病及其预.doc

传染病及其预.doc

ID:59258753

大小:3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08

传染病及其预.doc_第1页
传染病及其预.doc_第2页
传染病及其预.doc_第3页
传染病及其预.doc_第4页
传染病及其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及其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及反思上传:毛永红    更新时间:2012-5-129:30:52《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九江开发区兴中学校 毛永红      时间:2012-4-9一.-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2、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3、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染病和关爱传染病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了解爱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二. 重点难点:传染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本节的教学重点是:①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②传染病流行的

2、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本节的教学难点是:①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②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染病和关爱传染病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类传染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四.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非典和禽流感的视频资料,看完这段视频你会想到什么?非典和禽流感什么共同特点呢?非典和禽流感都属于传染病,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出示课题)2.新课讲授:介

3、绍这节课以游戏的形式:“过三关,当专家”进入第一关:辨认传染病对照黑板,根据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辨认一下哪些疾病会传染。师:这些能传染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出示数据)。请同学们想一想,传染病由什么引起的呢?生交流,小结:我们把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课件展示,常见的病原体。师: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能引起传染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师生一同归纳。小结:传染病的分类可以根据其病原体的不同而区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

4、虫性传染病等。设问:这些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给人的呢?进入第二关:跟踪传染过程多媒体展示,引出本节重点。师:传染病有流行性的特点,那么传染病要流行的话要具备哪几个环节呢?70页图viii-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讲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概念。学生在2分钟时间内阅读p69资料和p70—71课文内容。以选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结合p69资料和p70—71内容解决有关传染病传播方面的问题。师:(出示图片)请指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生:学生小组活动。一一解答。(空气传播,饮食传播,还有接触传播,如:狂犬病,生物媒介传播,如

5、:蚊子、蟑螂等。)学生试依据传播途径,分析预防措施。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让学生把预防传染病的三种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作为武器。进入第三关:击退传染病。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平时我们在三个环节上分别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流感的呢?结合p7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图,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做法属于预防措施三种途径中的哪一途径。总结出预防传染病时,根据三个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重点

6、地采取综合防治。放有关“艾滋病小知识”的报道。以艾滋病为例子,全面地认识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并带出如何关注艾滋病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进行情感教育。3.课堂小结 :通过“专家座诊”的游戏,让学生之间对还需要了解的传染病知请最后评选的专家组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1、知识上,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生物知识?2、生活上,这节课对您今后健康地生活有何启示?3、情感上,你懂得了什么?老师小结,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五.课后反思及评价:成功之处:1.本课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上采用学生“自主、合作,交

7、流、讨论,学习、掌握知识”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角色上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服务者,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学习生物,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好奇心和学习生物的兴趣。2.采用多媒体教学,体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理念。3.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教师多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分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不足之处:1.时间的分配不好掌握和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不能很好地满足本节课的容量,学生总有点意犹

8、未尽的感觉,后十分钟教学较仓促,学生活动不够充分,所以进行课下的延伸是有必要的。2.对新教材探寻全新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3.了解学生方面做得不够,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互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学生回答回答问题不积极;4.学生表述问题时逻辑性不强,证据不会利用.一两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