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专门水文地质学小结.docx

2016专门水文地质学小结.docx

ID:59261054

大小:560.9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08

2016专门水文地质学小结.docx_第1页
2016专门水文地质学小结.docx_第2页
2016专门水文地质学小结.docx_第3页
2016专门水文地质学小结.docx_第4页
2016专门水文地质学小结.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专门水文地质学小结.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矿泉水:P107泉水中的某些特殊矿物盐类,微量元素或某些气体含量达到某一标准或具一定温度时,使泉水具有特殊的用途时,称其为矿泉水。矿坑涌水量:指矿山开拓与开采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涌入矿坑(包括井,巷和开采系统)的水量,它是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地热梯度:在地壳增温带上,每垂直深入地下100m或1km的地温增加值G。在增温带,深度每增加100m,所增高的温度值。单位为oC/100m。凡在某一未来时间内能被经济而合理地取出来的那部分地下热能,称之为地热资源.地下水系统:P14由边界围限的

2、、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地质体,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单位,包括地下水含水系统和地下水流动系统。允许开采量;指在满足一定限制条件(约束)下,能够而且允许从地下水系统中取出的最大水量的多年均值,即允许开采量.地下水资源:具有使用价值的地下水种类的总称。地下水资源评价:对地下水资源的质量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科学的全面的分析和估计,称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地热:(广义)地球内部的热;(狭义)大地热流,地球表面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向大气释放的热。二简答题1.天然饮用矿泉水的分类与命名:1、按特殊组份:碳酸

3、矿泉水(游离CO2含量大于250mg/L);硅酸矿泉水(偏硅酸含量大于25mg/L);溴矿泉水(溴含量大于1.0mg/L);锶矿泉水(锶含量为0.2~5mg/L);锌矿泉水(锌含量为0.2~5mg/L);锂矿泉水(锂含量为0.2~5mg/L);碘矿泉水(碘含量为0.2~5mg/L);硒矿泉水(硒含量为0.01~0.05mg/L);2、按水的pH值按水的pH值,可将矿泉水分为三类,即酸性水:pH<6;中性水:pH=6-7.5;碱性水:pH>7.5。3、按水的矿化度按矿化度可分为两类,即盐矿泉水(矿化度大于1000m

4、g/L);淡矿泉水(矿化度≦1000mg/L)。2.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三水相互转化,统一评价原则,以丰补欠合理调控原则)1、在水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水量评价2、按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3、“三水”联系,互相转化,统一评价的原则。4、根据“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进行评价5、考虑人类活动增加或减少的补给量及排供结合的原则6、安全开采,防止产生环境地质等不良后果的原则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

5、污染,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分别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类型、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程度划顶评价工作等级;Ⅲ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Ⅰ类和Ⅱ类特征分别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及范围大小不同,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

6、一、二、三级。5.供水水质评价/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首先要按照规定进行取样、检测分析,分析项目应不少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所列项目;其次要对分析结果和采用的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复查;然后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指标逐项进行对比评价。只有全部项目符合标准要求时,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水质指标项目类别分为细菌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6.广义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对地下水环境的结构、状态、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其与人

7、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等。此类评价难度较大,花费时间较长。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技术导则和规范可循。狭义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以水质为核心问题,除了进行一般性的水质现状评价外还应对以水质为核心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做出回顾评价、影响评价,阐明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的程度如何,污染区的分布状况及造成污染的原因及可能的发展趋势。7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标准及其适用条件分级标准:A级主要作为调节开采制度、科学管理及改造扩建水源地的依据; B级作为建设水源地,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的依据; C级可

8、为供水选择水源地提供初步设计依据; D级和E级为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或为经济发展规划提供水源的依据。适用条件:A级: ①具有为解决开采水源地具体课题所进行的专门研究和试验成果; ②根据开采的动态资料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数学模型,并逐步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 ③掌握三年以上水源地连续地开采动态资料,并对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系统的多年的均衡计算和评价; ④提出水源地改造、扩建及保护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