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看癌的发展与预后

从“舌”看癌的发展与预后

ID:5926266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9

从“舌”看癌的发展与预后_第1页
从“舌”看癌的发展与预后_第2页
从“舌”看癌的发展与预后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舌”看癌的发展与预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舌”看癌的发展与预后标签:“舌” 癌 发展 预后    舌诊是四诊望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医辨证施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云:"舌为心之苗,为脾之外候。舌象的变化往往可以反应正气盛衰、病位深浅病邪性质、病情进退,对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正如<<临证验舌法>>曰:"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往往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说明了舌诊的重要地位。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在肿瘤的舌诊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

2、喜的成果,现仅简单谈谈舌诊研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1.癌症患者的舌象特点  (1)舌质:刘嘉湘氏观察596例癌症患者舌象发现:淡红舌(属正常)112例,占18.8%,青紫舌168例,占28.2%,红绛舌292例,占49%,淡白舌12例,占4%,与100例正常人相比,淡红舌80例,占80%,青紫舌10例,占1%,两组差别显著(P<0.01),尤其青紫舌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的2.8倍。青紫舌加上瘀斑舌66例则为234/596例,占39.2%,其中食道癌最高,占80%。宁春红氏研究发现,癌症患者青紫舌出现率为正常人的19倍。童国泉氏研究证明:鼻咽癌患者以青紫舌为多。淡

3、白舌或淡暗舌以乳腺癌患者最高,红或绛舌与肝瘿线,以原发性肝癌患者最高。  (2)舌苔:童国泉氏对566例各种癌症患者舌象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全舌舌苔与正常人比较,除薄黄苔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尤其在白滑苔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56.55倍,并以甲状腺最高,占30.95%,肺癌患者最低。厚黄苔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6.83倍,以鼻咽癌患者最高。厚白苔以肺癌患者最高,薄黄苔以胃癌患者最高,无苔以淋巴肉瘤患者最高。韦氏认为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多黄腻苔。  (3)舌体多变异:有研究发现,癌症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舌体形态有显著差异,尤其胖舌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的4.60倍,并以乳腺癌为最

4、高;瘦舌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的4.05倍,以肠癌最高;裂纹舌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的3.96倍,以原发性肝癌最高;齿印舌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2.49倍,以肺癌患者最高。(4)舌脉多粗张:舌下脉络位于舌腹面,是舌下静脉的分支。正常人舌下静脉条理清晰,呈线状或条状,欠充盈、不饱满、少分支或无分支。当舌下静脉出现颜色加深、充盈怒张,或瘀曲隆起,或变长变宽,或呈囊柱状、粗枝状时,则为病理现象。舌脉(舌下脉络)异常与肿瘤关系密切。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舌下脉络的异常变化,不仅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粗筛指标,而且也是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征象。韦氏研究120例癌症患者的舌象发现,舌脉饱满和怒张

5、弯曲者占62.5%,而正常100例对照组只有5%。舌脉粗张为瘀血所致。观察发现,舌下脉络的异常病理改变,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的发生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最为多见,乳腺癌、颅内肿瘤、五官颌面部肿瘤等次之,妇科肿瘤再次之,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则相对少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以原发性肝癌、胃癌、食管癌为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随病情的加剧、病期的进展,舌下脉络异常出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由于常常伴有贫血出现,因此发生舌下脉络异常的现象较少。舌脉异常,中医认为也是血瘀证的表现之一。舌脉异常的

6、程度,也反映了机体内的血瘀程度。舌脉分支增多、舌脉暴起增粗、舌脉色泽变深变暗或变紫,提示瘀血不断加重。舌脉异常在肿瘤病人,常常与青紫舌并见,但也可以在某些病人身上只有舌脉异常或仅有青紫舌。有研究提示,在血瘀证肿瘤病人中,舌脉异常的出现常可早于青紫舌而发生,并可随着青紫舌的出现而加重。从而提示舌脉异常的本质亦是血瘀症的存在。目前,临床上已将舌下脉络作为血瘀证的新指标而应用于血瘀症的诊断,同时也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而应用。(5)肝瘿线:是指舌两侧边缘呈紫色或青色,并呈条纹状,或舌两侧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斑状黑点,境界分明,易于辨认。肝瘿线主要见于原发性肝癌,童氏于196

7、2年首先报道,原发性肝癌阳性率为77.93%(59例/76例)。肝瘿线可出现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阶段,亦可散见于各个不同的病期中,但以中、晚期肝癌更多见。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其临床诊断常常缺乏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易导致误诊、漏诊。而研究证实,此类病人肝瘿线的发生率却高达40%。由此提示,肝瘿线对AFP阴性肝癌病人诊断的确立,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肝瘿线还可见于转移性肝癌病人。如胃癌病人发生肝脏转移后,亦可出现类似原发性肝癌的肝瘿线现象。肝瘿线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有关。  2.舌诊研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1)用于粗筛与辅助诊断   青紫舌用于粗

8、筛食道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