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五ppt课件.ppt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五ppt课件.ppt

ID:59269595

大小:178.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9-22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五ppt课件.ppt_第1页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五ppt课件.ppt_第2页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五ppt课件.ppt_第3页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五ppt课件.ppt_第4页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五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五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5振动与空气环境振动环境一、振动及其分类二、振动变量三、人体对振动频率的反应四、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五、振动对工效的影响六、振动的评价与控制一、振动及其分类一个质点或物体沿直线或弧线相对于基准位置作来回运动的形式称为振动。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不同,振动又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二、振动变量振动的基本物理量主要包括位移(振幅)、频率、速度和加速度。在研究振动对人的影响时,常以位移表示振动作用的强度。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对人体是个重要的冲击量。频率是寻找振源、分析振动的重要依据。频率和加速度是评价振动对人健康影

2、响的重要参量。与噪声度量相似,振动的度量也常用到“级”的概念。相当于上述物理参量,分别有位移级、速度级和加速度级。位移级、速度级和加速度级的单位均为分贝(dB)。在振动研究中,国际上最常用的是加速度级,是振动加速度与基准加速度之比的对数乘以20,基准加速度值为10-5m/s2。三、人体对振动频率的反应人体对低频反应的主要现象是身体共振,使某些器官或结构比其相邻的组织结构发生更大的振动,从而引起人体的不舒适、工效降低或危及健康。而当频率高至1000Hz范围时,振动在人体组织内传播与声音相似,大部分能量经体表组织传播,

3、同时振动能量在人体内的传递率逐渐衰减,其生物效应也相应减弱。四、振动对人体的影响1.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在地面重力加速度条件下,人体各部位共振的大致频率如表所示。身体部位共振频率/Hz身体部位共振频率/Hz全身(放松站立)4~5腹部实质器官4~8全身(坐姿)5~6手一臂10~40全身(横向)2胸腹内脏(半仰卧位)7~8头部20~30头部(仰卧位)50~70眼睛20~25胸部(仰卧位)6~12脊柱8~12腹部(仰卧位)4~8人体各部位共振的大致频率振动频率为3~6Hz时,正好接近头部的固有频率,就会造成头痛、脑胀、昏

4、眩、呕吐等症候。若长期处于这种振动环境中,还会产生失眠、记忆力衰退、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病症。8~12Hz时发生背痛;10~20Hz的振动会引起眼睛疲劳等症状。2.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局部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引起的。局部振动能引起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及其他系统不同程度的机能改变。振动的早期影响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一般情况下先出现神经末梢病变(功能受损),继而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大脑皮层功能简下降,反应时间延长,血压不稳)。振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肌无力,肌肉疼痛和萎缩。振动对

5、胃肠功能、妇女生理及生殖功能也可能发生影响。3.振动的心理效应振动引起的心理效应主要是感觉不舒适和烦恼,甚至疼痛,进而影响工效。不同的振动参数下人体受振时的主观感觉不同。坐姿的人,对1~2Hz的轻度振动感觉轻松和舒适;对4~8Hz的中度振动,感觉十分不适。五、振动对工效的影响振动对工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视觉辨认和操作动作两个方面。。1.对视觉辨认绩效的影响振动对视觉绩效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形:①视觉对象处在振动环境中;②观察者处于振动环境中。视觉对象处在振动环境中时,振动对视觉绩效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振动频率和强度。当视觉

6、对象振动频率低于1Hz时,观察者可以追踪目标,短时间内绩效不受影响,但很快会产生疲劳。当振动频率为1~2Hz时,人眼跟踪目标运动的能力开始破坏,绩效显著下降;当频率高于2~4Hz时,人眼无法跟踪目标。当振动频率逐渐增大时,眼球跟踪无法进行,此时,绩效直接依赖于中央凹视像的清晰度。研究表明,当频率高于5Hz时,视觉辨认的错误率与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均方根成正比。2. 对操作动作的影响研究表明,操作绩效的减少与操纵控制器的躯体部位所受的振动有关。从频率考虑,3~5Hz时追踪成绩下降最大。另有人研究表明,人的平均错误与振动的

7、强度和频率的均方根成正比,这说明在操作动作中,振动强度比频率更重要。六、振动的评价与控制1.振动评价标准GBZl--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工作场所的振动强度规定如下:局部振动作业,其接振强度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m/s2,接振时间少于4h可按下表适当放宽。日接振时间/h卫生限值/(m/s2)2~461~28≤112表 局部振动强度卫生限值超过上述卫生限值应采取减振措施,若采取现有的减振技术后仍不能满足卫生限值的,应对操作者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具。对全身振动作业,其接振作业垂直、水平振动

8、强度则要求不应超过下表中的规定。工作日接触时间/h卫生限值dB(A)(m/s2)81160.624120.81.12.51231.41.0127.62.40.5131.13.6表全身振动强度卫生限值2.振动控制研究振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振动,振动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减少和消除振源。这是减少振动最根本的措施。通常采取以下方法:1)隔离振源。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