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

核心素养与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

ID:5928471

大小:267.3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2-21

核心素养与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_第1页
核心素养与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_第2页
核心素养与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_第3页
核心素养与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_第4页
核心素养与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与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心素养与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引言新课程改革是实现中国基础教育学校从“应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所需要的。归根結底,是落实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型為“人才強国”的战略发展目标所需要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难题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整体的人:沒有健全的人性,就沒有健全的经济和社会(《整体主义教育宣言》2000)。■学习权:每个人天生就有阅读、写作的权利,提问、深思的权利,想象、创造的权利,读懂自身世界、书写历史的权利,活用教育

2、资源的权利,发展个人及集体力量的权利(《学习权宣言》1985)。■核心素养:关键能力,21世纪型能力(2003-14)。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亮点:健全人格,保障“学习权”■基础教育是成“人”的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教养的公民”的教育。■保障“学习权”意味着,我們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教育制度建设应当秉持的基本底线。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亮点: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学校教育不是通

3、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NelNoddings)(健全人格与关键能力。打破“知识点”情结——课程≠知识,学科三要素,学科教学的层级化目标。学会关心(关爱、关切、关联),驳“渗透说”。品德教育。媒介素养。双重课程)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亮点:学校改革的逻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课程改革不是一场运动,而是改革网络的形成。■学校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师。■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二、新课程实施面临的课题(一)基础学力的研究与学力观的转型■旧的基

4、础学力观:课程知识是一种外在于儿童的、供儿童“打开”的“知识百宝箱”而已。这种“知识百宝箱”无非是把课程窄化为学科,把学科窄化為学科知识,进而又把学科知识窄化为既定概念、定理、規律的堆积。这就抽离了课程丰富的文化內涵和对儿童的精神发展价值,进而使学习过程蜕变成了唯教材、唯教師、唯标准答案的死記硬背的过程。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一)基础学力:学力观的转型■新的基础学力观:知识不是一种外在於个体或強加于个体的被管理、被灌输的“客观”的东西,而是一种可探询、可分析、可切磋的动态的探究过程,一种借助反思性实践來建构人

5、生意义的活动过程。课程固然包含了知识这一核心要素,但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课程就是知识。(“基础素养”概念的演进:从基础学力说到核心素养说)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二)教师角色:反思性教学专家■从课堂出发的变革:学习即创造,教学即研究。■日本的案例:佐藤学的“静悄悄课堂革命”○授业活动——活动作业、协同学习、分享表达。○授业要素——学会倾听、学会链接、学会反刍。○教学点评——学习成功、学习困惑、学到什么。○教学风格——研究儿童、吃透教材、教学主张。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三)评价改革:评价观的转型■核心素养:针

6、对“应试教育”背景下过于彰显教育的筛选、选拔功能,注重少数“精英”学生的培养,转到素质教育模式下凸显教育的发展功能,注重对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一线教师处于“发展性评价”与“选拔性评价”的夹缝之间挣扎。关键在于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评价观。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四)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学校文化的重建■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教科书的改朝換代,它需要在课程观念与课程开发体制两个层面实现同步的变革。课程总是在传递一定的价值,代表了一定的价值选择。课程负载着当今及未來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可能价值中立。■传统与现代的关

7、系,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調和的統一关系。传统不可以也不可能被随意抛弃。尊重传统不等於全盘接纳传统,传统必須改造或重建。改革就是对于传统的扬弃。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四)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学校文化的重建■唯有寻求“优质与均等兼得”的改革,才能导向成功。对于我们来说,缺的不是信息、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方式。我们需要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束縛,坚定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尽管课堂教学的世界受到若干体制与计划的制约,但毕竟是活生生的教师引领活生生的儿童所经营的使命的世界。如何解读并创造这个小小的课堂的大千世

8、界,是教师课堂研究的魅力所在。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四)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学校文化的重建■学校不是什么,是什么?学习共同体支柱――共同理想,一貫統整,课程资源,美德教育。学校文化的再造――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反对话走向对话。■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絕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