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课程小论文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认识.doc

经济地理课程小论文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认识.doc

ID:59285620

大小:7.17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9-06

经济地理课程小论文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认识.doc_第1页
经济地理课程小论文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认识.doc_第2页
经济地理课程小论文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认识.doc_第3页
经济地理课程小论文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认识.doc_第4页
经济地理课程小论文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认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课程小论文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认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认识农业(Agriculture)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正因为农业处于第一产业这个位置,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了对农业的研究。19世纪中期,英国的阿瑟扬(ArtherYoung,1741——1820)及德国的泰尔(A.Thaer,1752——1828)提出生产要素配合比例和生产费用与收益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农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

2、取最大利润这一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德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冯·杜能(JohanHeinrichvonThunen,1783——1850)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该书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农业区位理论的思想,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到20世纪60年代由阿朗索(W.Alonso)发展到最高水平。下面是一些关于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认识:一、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背景与目的(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是19世纪德国(当时正处于普鲁士统治时期)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19世纪初,

3、普鲁士进行了农业制度改革,取缔了所有依附于土地所有者的隶属关系,所有的郭明都可以拥有动产,并可自由分割和买卖。这次改革促使贵族成为大的土地所有者和独立的农业企业家,同时大批获得人身自由的农民成为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农业劳动者,于是出现了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杜能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正式试图解释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农业生产方式问题。(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针对泰尔提出的以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全面取代三浦式农业生产方式的合理农业论,杜能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仕途论证对于各

4、地域而言并非轮作式农业都一定有利,并回答了以合理经营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生产一般地域配置原理。在构建农业区位理论体系时,他采用科学抽象法,设定了孤立国这一假想空间。二、理论概要(一)、理论前提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

5、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1)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2)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3.杜能的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二)形成机制1、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

6、求地租收入最大为目标的合理活动,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费用与距离、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由此给出杜能地租收入公式:R=PQ-CQ-KtQ=(P-C-Kt)Q农产品生产总量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地租收入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K:生产地距城市距离t:农产品运费率由公式可以得出:地租收入R对某一固定农作物产品而言,随距市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零地租点成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点2.地租曲线由市场点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结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

7、,相反则较小。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1.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2.杜能圈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第一圈——自由

8、式农业圈。距离城市最近,主要种植或生产易腐难运的作物或产品,如需要新鲜时消费的蔬菜、不便运输的果品(如草莓等)、鲜奶等。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决定。第二圈——林业圈。生产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角度考虑,必须布局在城市近处(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