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临床与防控课件.ppt

布病临床与防控课件.ppt

ID:59289632

大小:601.0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9-20

布病临床与防控课件.ppt_第1页
布病临床与防控课件.ppt_第2页
布病临床与防控课件.ppt_第3页
布病临床与防控课件.ppt_第4页
布病临床与防控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布病临床与防控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概念布氏菌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容易转成慢性,以至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主要特征是长期发热、出汗、乏力、关节痛和肝脾肿大等。治愈比较困难,一经确诊为慢性布病,终身携带布病菌。内容流行概况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全球:2000年以来,全球已有6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人间布病病例▲法国、以色列及拉丁美洲已得到控制▲欧洲的部分国家及美国疫情较轻▲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重新流行▲中东的部分国家流行更加严重2021/9/173一、流行概况▲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不含港澳台)人间布病严

2、重流行,报告发病率超过1/10万;▲70年代起疫情逐渐下降,到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疫情得到基本控制;(1992年,人、畜间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90年代中期起疫情持续快速上升,人间布病成为报告发病数上升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之一;2021/9/174中国布病流行概况2008年,人间布病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创历史新高,全国共报告病例27767例,报告发病率为2.15/10万。2010年全国报告病例数35043,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2011年全国总报告病例数42654,比2010年上升7611例。病例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对布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2

3、、牲畜调运频繁,流通环节监管困难3、基层防疫体系不完善,人间布病监测覆盖面小4、卫生状况不良,饲养方式落后,群众防护意识淡薄5、集市贸易活跃,皮、毛、乳、肉大量上市,布病检疫工作跟不上。2021/9/176疫情上升的原因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人类布鲁氏菌病传染源除家畜羊、牛、猪外,尚有骆驼、马、狗、鹿以及许多野生动物。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人际间不相互传染。传播途径1、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粪便、尿液、产羔分娩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及加工等过程经皮肤、粘膜、眼结膜而感染。接触感染为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4、。约占感染布病者的80-90%。2、经消化道感染:食用被布氏菌污染的奶制品、食物、水或生乳、未煮熟的肉、内脏等感染。3、经呼吸道感染:布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随尘埃飞沫由呼吸进入鼻内、鼻咽部、气管和肺泡中,形成局部病灶,或进入血液造成泛化性感染。此外经呼吸道感染也是加工皮毛等有关职业人群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主要途径。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是主要感染对象,包括牧羊、贩运、屠宰、加工以及和病羊等染疫动物的密切接触人员。流行特点职业:有明显的职业性,凡与病率、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牧民、兽医、皮毛工人感染率比一般人高。性别:人对布氏菌易感,无性别差异,

5、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多少。男性从事生产活动较多,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多,感染机会也多。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年龄:一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感染发病报道。由于表壮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频繁,因而感染率比其他年龄组高。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羊种布病流行区畜间2-4月流行高峰,人间发病高峰在4-5月。牛种布病流行区夏季多些,猪种不明显。地区:牧区和农区三、临床表现潜伏期:人类受布鲁氏菌侵入后,经过一定潜伏期表现出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3周,平均2周。短者3天,长者可达数月或1年之久。发病和前驱期症状:少数病人出现前驱期症状,表现颇似重感冒,全身不适,乏力倦怠,食欲减退,肌

6、肉、大关节酸痛、头痛、失眠、出汗等。大部分病人起病急,没有前驱期症状,发病一开使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多汗等急性期症状。1、发热:是布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各期病人,发热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食欲减退以及大量出汗等症状。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多见的是长期慢性不规则的低热,慢性期患者更是如此。高烧:一般为38-39℃,最高可达到40℃甚至42℃,但发烧时神志清醒,痛苦也较少,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恶化,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2、多汗:也是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尤其急性期患者为甚,出汗相当严重,多

7、与发热相伴(是一种速效的散热反应),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躁,甚至影响睡眠。大量出汗可导致虚脱。3、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常是患者前来就医的主要原因。急性期:疼痛多呈游走性,与风湿热颇相似,主要在大关节。有的疼痛十分剧烈,常使患者辗转呻吟,甚至应用一般镇痛剂都不能缓解,疼痛性质可如锥刺样或为顽固性钝痛,出现在时间多与发热有关,往往在开始发热时疼痛加重,翌晨体温下降时疼痛也随之缓解。在疼痛的关节或骨骼附近,常可发现一处或数处明显

8、压痛点。慢性期:关节疼痛一般局限于某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