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docx

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docx

ID:59301615

大小:67.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06

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docx_第1页
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docx_第2页
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docx_第3页
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路原理》实验报告学号:1138035姓名:杜响红实验地点:理工楼605实验时间:2012.5,17一.实验名称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二、实验目的1.测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2.观察串联谐振现象,了解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三,实验原理1.R、L、C串联电路(图4-1)的阻抗是电源频率的函数,即:当时,电路呈现电阻性,一定时,电流达最大,这种现象称为串联谐振,谐振时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也称电路的固有频率。即或上式表明谐振频率仅与元件参数L、C有关,而与电阻R无关。图4-12.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的特征:①复阻抗Z达最小,电路呈现电阻性,电流与输入电压同相。②电感

2、电压与电容电压数值相等,相位相反。此时电感电压(或电容电压)为电源电压的Q倍,Q称为品质因数,即在L和C为定值时,Q值仅由回路电阻R的大小来决定。③在激励电压有效值不变时,回路中的电流达最大值,即:3.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①回路的电流与电源角频率的关系称为电流的幅频特性,表明其关系的图形称为串联谐振曲线。电流与角频率的关系为:当L、C一定时,改变回路的电阻R值,即可得到不同Q值下的电流的幅频特性曲线(图4-2)。显然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图4-2有时为了方便,常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画电流的幅频特性曲线(这称为通用幅频特性),图4-3画出了不同Q值下的通用幅频特性曲线。回路的品质因数Q越大,

3、在一定的频率偏移下,下降越厉害,电路的选择性就越好。为了衡量谐振电路对不同频率的选择能力引进通频带概念,把通用幅频特性的幅值从峰值1下降到0.707时所对应的上、下频率之间的宽度称为通频带(以BW表示)即:由图4-3看出Q值越大,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③激励电压与响应电流的相位差角和激励电源角频率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即:显然,当电源频率从0变到时,电抗X由变到0时,角从变到0,电路为容性。当从增大到时,电抗X由0增到,角从0增到,电路为感性。相角与的关系称为通用相频特性,如图4-4所示。图4-3图4-4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是衡量电路特性的重要标志四.仪器设备1.电路分析实验箱一

4、台2.信号发生器一台3.交流毫伏表一台4.双踪示波器一台五.实验内容与步骤按图4-5连接线路,电源为低频信号发生器。将电源的输出电压接示波器的插座,输出电流从R两端取出,接到示波器的插座以观察信号波形,取,,,电源的输出电压V。图4-51.计算和测试电路的谐振频率①用L、C之值代入式中计算出。②测试:用交流毫伏表接在R两端,观察的大小,然后调整输入电源的频率,使电路达到串联谐振,当观察到最大时电路即发生谐振,此时的频率即为(最好用数字频率计测试一下)2.测定电路的幅频特性①以为中心,调整输入电源的频率从100Hz~2000Hz,在附近,应多取些测试点。用交流毫伏表测试每个测试点的值,然后计算出

5、电流I的值,记入表格4-1中。表4-1(Hz)(mV)I(mA)②保持=3V,L=0.1H,C=0.5mF,改变R,使W,即改变了回路Q值,重复步骤①。3.测定电路的相频特性仍保持=3V,L=0.1H,C=0.5mF,W。以为中心,调整输入电源的频率从100Hz~2000Hz。在的两旁各选择几个测试点,从示波器上显示的电压、电流波形上测量出每个测试点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数据表格自拟。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