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

ID:59302773

大小:22.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06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节选自高中人教版必修四,这个单元主要选取的是几位代表性词人的著名体词作,是具有文学性、音乐性俱佳的特质。二、课程分析这首词作于1205年,当时作者年逾65岁,被朝廷启用镇江知府又遭罢免,故而登上北固亭咏史抒怀。全词多处用典,借古喻今,极写悲愤之情。是词人一生报国无门,感慨系之的绝妙之笔,很有代表性。三、学情分析这首词设置在高二下学期,学生对词以及作者本人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大致读懂词意,品味词的语言、艺术之美。但由于辛弃疾惯于用典,在准确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参考资料

2、和老师的讲解。四、设计理念新课改的理念要凸显知识性和人文性关怀,在师生共同探究之下,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古仁人志士的“咏史怀古”实质上是对人生、历史或现实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追索,这些体验和思考仍有后学者玩味和内化的价值。辛弃疾通过大量用典,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借古喻今来抒发自我情怀和关心国事。因此,其“典”承载了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意义,“用典”,不仅能凸显而且能有效地推进和发散作者的体验和思考。分析作品“用典”,对深入领会怀古之作的表现手法和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重要意义。五、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2、进行诵

3、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3、比较“苏辛”词风的异同。六、教学重难点1、理解所用“典”的含义。2、体会词人的深层情感。七、教学方法提问+探讨相结合八、教学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一)导入:宋朝是我国经济文化极大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入侵次数最多、战乱频繁的时代。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特别是到了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加剧,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其中就有一位文采武功俱高,与前面所学的大文豪苏轼并称的“词坛飞将”辛弃疾。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时代。

4、(二)知人论世: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有《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但不为朝廷所用,壮志难酬。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同时,又有“词坛飞将”之称。(三)句读正音: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5、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3、示范朗读和集体诵读(四)文本赏析<1>疏通课文:上阙: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和对南宋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讽谏,也有以英雄自比的豪气。下阙: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

6、能实现的苦闷。<2>归纳典故:l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收复失地的决心(守江山之英雄)l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北伐决心(打江山英雄)l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l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l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报国终无门的悲愤)<3>文章主旨:作者登临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失之半壁,而当权者又非真能当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不禁抚古伤今,和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无限忧愤之情。<4>分析词作特色:l大量用典,借古喻今,对比,将叙事、抒情、说理融合一体。l风格:豪放悲壮十、思考与讨论:1词中用

7、典很多,有无堆砌之感?(开放性讨论)1苏辛两首词的比较。例如: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均为豪放词的代表作;都是词人不得志的遣兴之作。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

8、国情怀。(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知识拓展: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