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卷((.doc

四)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卷((.doc

ID:59309350

大小:115.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5

四)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卷((.doc_第1页
四)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卷((.doc_第2页
四)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卷((.doc_第3页
四)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卷((.doc_第4页
四)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四)化学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P31Cl35.5K39Fe56Cu64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南极考察队在印度洋发现了一种不寻常的鱼,它的血液像水一样无色透明。研究发现这种鱼的血液中某种元素的含量是其它鱼的血液中的十分之一。这种元素是A.CuB.AgC.FeD.Pb2.有些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

2、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硅元素的贮量丰富B.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C.高纯度的单质硅被广泛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D.硅可由二氧化硅还原制得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溴单质形式存在于海洋中B.在每升海水中含量低于1mg的元素称为海水中的微量元素C.海水是锂元素的一个重要来源D.世界上生产的镁大部分来自海水4.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

3、述不正确的是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5.为降低纯净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速率,可向溶液中加入A.醋酸钠固体B.浓盐酸C.氯化钠固体D.硫酸钠固体6.某化学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三处明显错误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D.在集气瓶的

4、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8.通常用氧化钾的质量分数来衡量肥料中钾肥

5、的含量。某复合肥料由硝酸铵、磷酸氢二铵和氯化钾组成,已知该肥料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依次为1:2:2,则其中氧化钾的质量分数约为A.6.31%B.12.62%C.25.23%D.50.46%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Cu2S+O22Cu+SO2(Cu2S中的Cu元素为+1价)生成1molCu,电子转移数为3NAB.常温时,2L1mol·L-1的醋酸溶液中,所含分子总数小于2NAC.1molFeCl3溶于水中,溶液中离子数为4NAD.1molNH2-中含电子数为NA1

6、0.在下述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I-、MnO4-B.含有大量NO3-的水溶液中:NH4+、Fe2+、SO42-、H+C.c(HCO3-)=0.1mol·L-1的溶液中:Na+、K+、CO32-、Br-D.强碱性溶液中:ClO-、S2-、HSO3-、Na+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代号实验实验目的ACl2、Br2分别与H2反应比较氯与溴的非金属性强弱B同温下测定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2SO4溶液的酸碱性比较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CAl

7、Cl3、MgCl2溶液中通人过量氨气比较镁与铝单质的还原性强弱D同温下用同一电路分别测定同浓度的盐酸和某一元酸溶液导电能力比较该一元酸与盐酸酸性的强弱12,在25mL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CH3COOH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离子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在A、B间任一点(不含A、B点),溶液中可能有c(Na+)>c(CH3COO-)>c(OH-)>c(H+)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OH-)=c(H

8、+)C.在C点,c(CH3COO-)>c(Na+)>c(OH-)>c(H+)D.在D点,c(CH3COO-)+c(CH3COOH)=c(Na+)13.钢铁“发蓝”是将钢铁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的溶液中,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其中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到130℃反应。其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①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②6Na2FeO2+NaNO2+5H2O=3Na2FeO4+NH3↑+7NaO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