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池塘规范化养殖技术

乌鳢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池塘规范化养殖技术

ID:5931043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9

乌鳢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池塘规范化养殖技术_第1页
乌鳢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池塘规范化养殖技术_第2页
乌鳢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池塘规范化养殖技术_第3页
乌鳢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池塘规范化养殖技术_第4页
乌鳢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池塘规范化养殖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乌鳢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池塘规范化养殖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乌鳢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池塘规范化养殖技术  摘要介绍乌鳢的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乌鳢养殖的环境条件要求、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病防治等技术规范,以为乌鳢养殖提供参考。关键词乌鳢;生物学特性;规范化;养殖技术中图分类号S965.1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0-0261-021乌鳢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8乌鳢体呈圆筒状,尾部略侧扁;头尖、长而扁平,覆鳞片,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延伸到眼后,下颌稍突出;上下颌、犁骨和口盖骨上密布细齿;眼中大;鳃孔大,鳃耙粗短而稀疏,鳃腔上方有一个密布毛细血管的鳃上器,具有辅助呼吸的机能;体被圆鳞,较大;侧线较平直,在臀鳍起点上

2、方折断,侧绒鳞60~67;背鳍和臀鳍均很长,脊与圆形的尾鳍相连,无硬刺,胸鳍圆扇形,腹鳍短小[1-2]。肛门位于体中点的腹面;鳔一室,较细长;胃呈囊状,具2个幽门垂;肠短,双曲,仅为体长的一半略多。体背部为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边有2条黑纹,奇鳍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偶鳍浅黄色,间有不规则的斑点,胸鳍基部有一黑色斑点。1.2生活习性乌鳢属底栖类,喜居水草丛生的静水或微流水水域。缺氧情况下可靠鳃上器在空气中呼吸。即使无水但有一定湿度就可存活1周以上。乌鳢跳跃能力强,成鱼能跃出水面1.5m以上,6.6~10.0cm的鱼种能跃离水面0.3m以上。因此,在池中饲养要

3、注意防逃。1.3食性乌鳢为纯肉食性,食物缺乏时有相互残食现象。食物组成随个体增大而改变。30mm以下的幼鱼以浮游甲壳类、桡足类、枝角类及水生昆虫为食。30~80mm以下幼鱼以昆虫、小鱼虾类为食[3]。成鱼阶段主要以银鲫、刺鳅、蛙类为食。成鱼生殖期停食,处于蛰居状态。1.4生长与生殖乌鳢生长快,当年孵化的幼鱼到秋季平均长可达15cm,体重50g左右,5龄鱼可约达5kg。在水温20℃时,乌鳢生长最快。成熟亲鱼的怀卵量与亲鱼的大小有关,体长52cm的亲鱼怀卵量3.6万粒,体长35cm的亲鱼怀卵量约为1万粒。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6月末。卵产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亲鱼能在水草中用牙拔草筑环形巢,卵受精后

4、亲鱼潜伏在鱼巢下守护。卵为浮性,卵膜薄而透明,当水温26℃时,36h孵出仔鱼。初孵出的仔鱼体长3.8~4.38mm,侧卧漂浮于水面下,运动微弱,6.0mm时卵黄油球位置变换,鱼苗呈仰卧状态,9.0mm的鱼苗开始摄食。乌鳢有护卵、护仔习性,自卵产出起至幼鱼达10.0mm这一阶段,雌雄鱼潜伏其旁守护,防止蛙、鱼类袭击其卵和幼鱼[4]。10mm时,亲鱼停止保护仔鱼。2乌鳢的人工养殖环境条件要求2.1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2.2塘池条件苗种池:面积667~3335m2,水深0.6~1.2m,长宽

5、比为3∶2,渠系配套,进、排水方便。每3335m2池塘配备3kW水车式或充气式增氧机1台(套)。成鱼池:面积3335~6667m2,水深1.5~2.5m,长宽比为3∶2,渠系配套,进、排水方便。池塘四周用竹篱笆、尼龙网等材料围高50cm以上,防止乌鳢外逃。每3335m2池塘配备3kW水车式或充气式增氧机1台(套)。3苗种培育3.1苗种放养前准备3.1.1池塘准备。养殖前1个月,排干池水,铲除池边杂草,修整塌坍的池堤,填堵漏洞,疏通进水渠和排水渠,整平池底,曝晒7~10d。鱼苗放养前10~158d,池塘用生石灰1875~2250kg/hm2化浆全池均匀泼洒。3.1.2培育水质。鱼苗放养前7~

6、10d,将新水注入已消毒的培育池中,水位控制在40~50cm,然后施放经发酵的有机肥4.5~6.0t/hm2。3.1.3种植水草。施肥的同时,在离池堤1.5m处种植一圈水草带,作为鱼苗栖息处。种草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5%~20%。3.2苗种放养早、中期繁殖的鱼苗,水面放养100~150尾/m2。培育20d左右,待鱼苗长至3cm左右时分养1次,水面放养50~60尾/m2。后期(6月下旬)繁殖的鱼苗,水面放养60~80尾/m2。3.3苗种饲养管理3.3.1泼浆投饵。乌鳢体长1.5cm前,视池水情况投放小型浮游动物45~75kg/(hm2·d),黄豆磨浆分3~4次泼洒;体长1.5~2.5cm时,投

7、喂浮游动物0.5kg/(万尾·d);体长2.5~5.0cm时,投喂浮游动物1.0~1.5kg/(万尾·d)和鱼糜浆22.5~30.0kg/(hm2·d);体长5cm以上时,投喂活鱼苗或小鱼块,日投喂量为池塘内乌鳢总重量的20%左右,日投2次,上午、下午各1次。3.3.2调节水质。鱼苗放养入池后,及时加注新水,每次加水10~20cm,保持水位稳定。83.3.3巡塘管理。乌鳢鱼苗培育期间每天应早、中、晚3次巡塘,发现异常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