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

大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

ID:59316827

大小:11.11 MB

页数:80页

时间:2020-09-20

大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1页
大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2页
大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3页
大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4页
大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任春良大蒜的营养需求特点一、大蒜根系为弦状肉质虚根,主要分布在5-25厘米的耕层里,属浅根性蔬菜,大蒜对水肥反应敏感,表现出喜湿、喜肥、耐肥的特点。大蒜的根毛极少,且细弱,跟的吸收能力较差,因此,生长期间需加强肥水管理。二、大蒜萌芽所需的各种营养均由种掰提供。随着幼苗的生长,种掰中储藏的营养耗尽,也称“退母”。退母后的生长过程全靠土壤供应养分,吸肥量明显增加。退母(3月底至4月初)指的是,蒜瓣内的营养物质消耗完后,蒜母逐渐干瘪成膜状物,营养转为根来吸收。这时植株营养青黄不接,因而叶

2、片呈现黄尖。 退母有干烂和湿烂两种:干烂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退母过程较长;湿烂是由于土壤过湿、通气不良、种蝇危害所致,使退母提前,影响幼苗生长。三、研究表明,大蒜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磷、镁次之。各种元素吸收的比例:氮:磷:钾:镁为1:0.25-0.35:0.85-0.95:0.6。硫是大蒜品质构成元素,适当适用硫肥有使蒜头增重,蒜薹增长的作用,并使畸形薹和裂球率降低大蒜的施肥建议施肥方式有机费施用量(公斤/亩)复合肥规格施用量(公斤/亩)基肥50~10016-8-22(SOP)100追肥返青根据

3、苗情长势,可酌情冲施有机肥24-6-12(SOP)30-50大蒜大雨过后三要素一:早排水(田间积水时间过长会导致根系腐烂植株死亡)二:早浇水(雨后田间土壤盐分过高,早浇水可以降低田间盐分,缓解土壤恶化)三:早追肥(雨后田间肥料流失严重,尽早追肥能够保证植株健壮生长)“旱耪地,涝浇园”大蒜氮过剩状况症状表现:大蒜的茎较粗,乍一看生长旺盛,良好,但大蒜摘薹后,生出腋芽(即甩小辫现象)俗称“面包蒜”面包蒜的成因1、面包蒜是由于基肥中氮、磷和钾配比不合理,尤其是钾肥过少,磷肥相对过多及追施氮肥时期过早、量过大是形成面

4、包蒜的主要原因。防止面包蒜的措施是重视使用钾肥、氮、磷、钾配比合理及适期、适量追施氮肥。2、播期不当:大蒜蒜瓣的形成同时受温度,光照和养分等多方面的影响,盲目的提前播种,温度过高,抑制大蒜的正常萌发,也易引起面包蒜的形成.大蒜的盐害盐害表现症状此土壤的EC1.6此土壤的EC2.3大蒜病害预防及治疗大蒜紫斑病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出现白色稍凹陷的小斑点,中央呈浅紫色,扩大后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阴雨天,病斑上出现黑色霉状物,常形成同心轮纹,严重时,病斑逐渐扩大,致全叶枯黄,病叶易从病斑处折断。侵染循环分生孢

5、子发芽适温24~27℃,病菌生育适温6~34℃。     病原以丝体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残体上于土壤中越冬,为翌春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在田间传播蔓延。温暖多湿、连阴雨、植株生长衰弱、连作田和低畦地易发病。发生因素(1)环境:高湿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干旱利于分生孢子的传播,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2)栽培:采用平畦点播,浇水后易积水,田间湿度大,利于该病的发生。连作、邻作田未破坏病原物的活动场所,利于病原菌滋生,造成病害的严重发生。种植密度过大,单株所占空间小,不利于植株的通风、透光,造成植株衰弱

6、,易发病。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与马铃薯、小麦、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3年以上。②采用覆膜高畦栽培方式,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病残体上病原物借雨水传播的机会,提高地温、保墒、减少灌水次数,可减轻病害。③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促使壮苗,提高大蒜的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利于植株通风透光。④加强田间管理严禁大水浇灌,雨后及时排涝,预防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采摘蒜薹,尽量避免划伤叶片,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戊唑醇1500倍液,或5

7、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大蒜叶枯病大蒜叶枯病异名  俗称火风。   病原  枯叶格孢腔菌Pleosporaherbarum(Pers.etFr.)Rabenhors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常见无性阶段为匐柄霉StemphyliumbotryosumWallroth,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大蒜。   危害  常年发病率达50%左右,重发年发病株率达85%以上,一般造成减产40%~50%,严重时减产70%~80%。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为害症状主要危害

8、叶和花梗。病叶多从下部叶片叶尖开始发病扩展。病斑初为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为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花梗受害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受害植株前期长势弱,后期矮黄萎缩,迟抽薹或不抽薹。  病原物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气温回升后引起初侵染和进行再侵染。该菌系弱寄生菌,常伴随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防治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