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的分类原则.doc

计量器具的分类原则.doc

ID:59320973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5

计量器具的分类原则.doc_第1页
计量器具的分类原则.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计量器具的分类原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量器具的分类原则A类计量器具1.公司内最高计量标准(包括标准器及标准物质)。2.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方面,并列入强制校验的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3.用于工艺控制、质量检测等对计量数据要求高的关键部位的计量器具。B类计量器具1.用于工艺控制、质量检测中计量数据有准确度要求的计量器具。2.公司内部核算能源、物资管理用的计量器具。3.固定安装在连续运转装置或生产线上,计量数据准确度要求较高但平时不允许拆装的计量器具。4.使用频率低、性能稳定的计量器。5.作专用的通用的计量器具。C类计量器具1.对计量数据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

2、用计量器具。2.固定安装与设备配套不可拆卸的计量器具。3.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有明确规定,允许一次性使用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计量器具。4.对计量数据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性能不易变化的低值易耗计量器具。计量器具的分类管理A类管理1.强制校验的计量器具必须建立计量器具台账,并由市计量测试所进行周期校验。2.非强制校验的计量器具应制订计量器具台帐,并制定相应的校验方案,确定计量器具的校验周期,按周期规定的时间进行送检或请市计量测试所人员进行校验。3.应严格执行计量检定(校准)规程,如无国家颁布的检定(校准)规程,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校准方法,并经有关

3、人员审核批准。B类管理1.有计量检定(校准)规程的计量器具,应按检定(校准)规程在校验周期内对计量器具进行校验。2.无计量检定(校准)规程的计量器具,计量管理人员可根据工艺要求,并结合实际操作情况制定检定(校准)方案,经有关人员审核批准后实施C类管理国家规定的进行一次性校验的计量器具,或对计量数据准确度要求不高,性能不易变化的低值易耗计量器具,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周期。分类细则A类强检类:公司内的最高计量标准如:标准压力表、标准电子天平、分汽罐上压力表、压缩空气机上的压力表、冷冻站内用于测量冷冻液压力的压力表等。非强检类:用于质量检测的高压液相色

4、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分光光度计、数字熔点仪、酸度计、滴定仪、崩解仪、水份测定仪、旋光仪、阿贝氏折光仪、智能溶出仪,精度等级为Ⅰ、Ⅱ级的电子天平、用于监控干燥箱温度的玻璃棒温度计、蒸汽加热的压力表、干湿灭菌柜上的压力真空表、压缩空气管道上压力表、减压阀上压力表等。B类恒温恒湿箱、电热鼓风干燥箱、真空干燥箱、灭菌柜、培养箱、干湿温度计、数显温度(湿度)表、精度等级为Ⅲ级的电子天平、电子秤、精烘包和空调机房内微压差表、用于测量纯水压力的压力表、真空管道上测量负压的真空表、干湿灭菌柜上的压力真空表、环境检测仪、尘埃粒子

5、计数器、测厚仪、风量计、转速表、移液器等通用作专用的计量器具。C类真空干燥箱上真空表、玻璃转子流量计、浮子流量计、包装(包衣)机上的数字显示仪、旋转蒸发器及水浴锅上的数字显示仪、只做烘干用烘箱上的数字显示仪、其它装于设备上不可拆卸、且性能稳定的温(湿)度显示仪等。检定周期A类压力表校验周期为半年,其它校验周期为一年。B类压力表、真空表、微压差表校验周期为半年,其它校验周期为一年。C类压力、真空表校验周期为半年,其它校验周期为二年。一、计量器具的分类(一)A类计量器具的范围:1、生产工艺过程中和质量检测中关键参数用的计量器具;2、精密测试中准确度

6、高或使用频繁而量值可靠性差的计量器具;3、进出厂物料核算用计量器具;4、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方面,并列入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范围的计量器具。(二)B类计量器具的范围:1、生产工艺过程中非关键参数用的计量器具;2、产品质量的一般参数检测用计量器具;3、二、三级能源计量用计量器具;4、企业内部物料管理用计量器具。(三)C类计量器具的范围:1、低值易耗的、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2、一般工具用计量器具;3、在使用过程中对计量数据无精确要求的计量器具;4、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明令允许一次性检定的计量器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