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另类”的声音 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doc

课堂中“另类”的声音 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doc

ID:59325678

大小:6.71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4

课堂中“另类”的声音  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doc_第1页
课堂中“另类”的声音  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课堂中“另类”的声音 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中“另类”的声音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在学习青岛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七节的第二课《解分式方程》时,在对上一节学习的基本的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进行回顾之后,我打算讲解例3和例4这两种分式方程的题型并做相应的练习。【课堂正常环节】出示例3:(x-8)/(x-7)–1/(7-x)=8问题:观察该方程的特点,注意比较和上一节我们解答的分式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先回答问题,再试着解答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几分钟之后,得出结论:这个分式方程的两个分母互为相反数。因此在“去分母”之前,可以先将原方程进行变形为“(x-8)/(x-7)+1

2、/(x-7)=8”,然后,按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进行。过程如下: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这时让学生讨论,为何这个分式方程会出现增根?得出结论,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解分式方程时,原分式方程与变形后的整式方程钟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不同。原分式方程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x≠7,而在变形后的整式方程x-8+1=8(x-7)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了,而x=7恰是变形后整式方程中的根。介绍增根的概念:在方程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叫做方程的增根。这时部分学生又提出“既然原方程的分母变形为同分母的”了,我们可以先进行“同分母的加法

3、运算”,从而简化分式方程。过程如下:(上图解法二)在对于例3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之后,我刚要进行针对练习,巩固一下对有增根的分式方程的理解。【意外的收获】这时,本节课有些沉默的王橹皓同学举手有话要说。看到他那期待的眼神,我快速走到他的桌前,他递给我一张演算的满满的一张稿纸,说“老师,这样做行不行?”,我一看他是直接去的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x-7)(7-x)得到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x2-14x+49=0,然后又变形为(x-7)2=0,也得出x=7的答案.我说“可以,但是有点麻烦.我们下一节课再讨论这个问题

4、吧!”王橹皓是个急性子,赶紧辩解说“老师,你让我上去讲讲这道题,虽然开始有些麻烦,但在解变形后的一元二次方程时,我觉得可以给同学一些提示:一些问题即使没有学过,只要我们稍一动脑,也可以解决问题的。”我想,既然他的积极性这么高,我就满足他吧!或许这节课的计划会完不成了,但这又何妨?有什么还比“学生敢于探索,大胆尝试“更重要呢?下面王橹皓同学上台讲解了他对这个方程的解答(如上图解法三),没想到这一次台下的同学竟然听得格外认真,讲完之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想,这不仅是对他的方法的肯定,也是对他这种精神所感动!还有

5、几分钟的时间,再进行例4的讲解,是完不成了。于是,我让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各自的优缺点,以利于在具体问题时择优选择。这时,下课铃响了。许多学生感叹“这节课怎么这么短!”,学生似乎还沉浸在刚才激烈的讨论之中呢?正如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而要尝试发现什么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这不正是鼓励学生多质疑,有疑就有问,有疑就敢问吗?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课堂上,我们一定要有

6、足够的耐心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能仅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扼杀学生的别样风采!即使学生有另类的观点,我们也要做个忠实的倾听者。也许正是这“另类”的声音,才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