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实验波形拍摄.doc

通信原理-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实验波形拍摄.doc

ID:59331924

大小:1.35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04

通信原理-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实验波形拍摄.doc_第1页
通信原理-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实验波形拍摄.doc_第2页
通信原理-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实验波形拍摄.doc_第3页
通信原理-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实验波形拍摄.doc_第4页
通信原理-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实验波形拍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实验波形拍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实验过程及波形记录1.对任意频率、幅度的模拟正弦信号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实验。⑴将信号源模块中BCD码分频值(拔码开关SW04、SW05)设置为0000000000000001,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中拔码开关S1设置为0000,“编码幅度”电位器逆时针旋转到底。⑵信号源模块产生一频率为2KHz,由“模拟输出”端送入到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的“S-IN”端,再分别连接信号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端“64K”、“8K”、“BS”与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的信号输入端“CLKB-IN”、“FRAMEB-IN”、“2048K-IN”。开电,观察“PCMB-OUT”端P

2、CM编码。⑶断电,分别连接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上编译码时钟信号“CLKB-IN”和“CLK2-IN”,帧同步信号“FRAMEB-IN”和“FRAME2-IN”,PCM编译码信号输出点“PCMB-OUT”和信号输入点“PCM2-IN”。开电,观察并比较基带模拟信号“S-IN”和解调信号“JPCM”.⑷改变正弦信号的频率,观察解调信号随之的波形变化由实验现象可知,当基带信号超过音频信号频带范围时,解调输出波形消失。2.用模拟示波器定量观察PCM八位编码实验⑴断电,拆除所有信号连线,将拔码开关S1设置为1111。⑵开电,观察2KHz基带信号,“S-I

3、N2”、8KHz帧同步信号“FRAMEB-IN”,64KHz编码时钟信号“CLKB-IN”与PCM编码信号“PCMB-OUT”的波形。调节编码电位器,分析PCM八位编码中极性码、段落码与段内码随基带信号幅值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从实验波形图可以看出随着“编码幅度”电位器的调整,编码输出也在变化。⑶断电,分别连接信号点“CLKB-IN”和”“CLK2-IN”,“FRAMEB-IN”和“FRAME2-IN”,“PCMB-OUT”和“PCM2-IN”。开电,观察并比较基带模拟信号“S-IN2”和解调信号“JPC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