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doc

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doc

ID:59333804

大小:1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04

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doc_第1页
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doc_第2页
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doc_第3页
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doc_第4页
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一、M13噬菌体的生物学1.M13噬菌体的组成和结构M13噬菌体颗粒是丝状的,只感染雄性大肠杆菌。感染宿主后不裂解宿主细胞,而是从感染的细胞中分泌出噬菌体颗粒,宿主细胞仍能继续生长和分裂。M13噬菌体的基因组为单链DNA,由6407的碱基组成(GenBank注册号为V00604)。基因组90%以上的序列可编码蛋白质,共有11个编码基因,基因之间的间隔区多为几个碱基。较大的间隔位于基因Ⅷ和基因Ⅲ以及基因Ⅱ和基因Ⅳ之间,其间有调节基因表达和DNA合成的元件。M13噬菌体基因组可编码3类蛋白质,包括复制蛋白(基

2、因Ⅱ,Ⅴ和Ⅹ),形态发生蛋白(基因Ⅰ,Ⅳ和Ⅺ),结构蛋白(基因Ⅲ、Ⅵ、Ⅶ、Ⅷ和Ⅸ)。所有结构蛋白在形态发生之前都插入在宿主细胞的质膜中。基因组DNA为正链,按基因Ⅱ至基因Ⅳ方向合成,与噬菌体的mRNA序列同义。图3-20是M13噬菌体的遗传图谱。M13噬菌体颗粒为丝状长管状结构,长880nm,直径6-7nm。噬菌体颗粒的核心由2700个基因Ⅷ编码的结构蛋白呈管状排列而成(图5-32),成熟的基因Ⅷ的产物为由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α螺旋蛋白。顶端由5个基因Ⅶ和5个基因Ⅸ产物组成,作用于间隔区中的包装信号。5个基因Ⅲ蛋白和5个基因Ⅵ

3、蛋白位于丝杆的末端,参与对性纤毛的吸咐。图3-21是M13噬菌体结构模型。2.M13噬菌体的增殖吸附是噬菌体感染的第一步,M13噬菌体只感染具有性纤毛的菌株,携带F质粒的菌株可产生性纤毛。在吸附过程中,噬菌体的基因Ⅲ蛋白与性纤毛发生作用。随后丝状噬菌体穿入到性纤毛,基因Ⅲ蛋白与宿主的TolQ、TolR和TolA蛋白发生作用,去除外壳蛋白,致使病毒DNA及附着于其上的基因Ⅲ蛋白进入宿主菌体内。在宿主细胞内,感染性的单链噬菌体DNA(正链)在宿主酶的作用下转变成环状双链DNA,用于DNA的复制,因此这种双链DNA称为复制型DNA(r

4、eplicativeformDNA),即RFDNA。通过θ复制方式,RFDNA进行扩增,基因的转录也随即开始。基因组中的任意一个启动子都可以启动基因的转录,单方向地终止于下游的终止子。启动子和终止子的位置关系使得靠近终止子的基因转录更频繁。M13噬菌体在感染细胞中的复制见图3-22。当基因Ⅱ蛋白在亲代RFDNA的正链特定位点上产生一个切口时,便启动噬菌体基因组进行滚环复制。此时,在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Ⅰ的作用下,以负链为模板在切口的3'末端加入核苷酸,并持续DNA的合成,用新合成的DNA替换原有的正链。当复制叉环绕模板整整一周

5、时,被取代的正链由基因Ⅱ产物切去,经环化后形成单位长度的噬菌体基因组DNA。在感染开始的15~20分钟内,这些子代正链在宿主细胞酶的作用下,又转变成RFDNA,然后以之为模板继续转录并继续合成子代正链DNA。当感染细胞内累计有100-200个RFDNA时,细胞内也产生了足够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即基因Ⅴ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翻译活性,特别是抑制基因ⅡmRNA的翻译,并且强烈地结合在新合成的正链DNA上,阻止其转化成RFDNA。此时,DNA的合成几乎只产生子代正链DNA。另外,基因Ⅹ蛋白和基因Ⅴ蛋白也是噬菌体特异DNA合成的强力抑制

6、子,从而限制感染细胞内RFDNA的数量。结果,感染细胞内RFDNA的数目和子代正链DNA的产生速率都能保持适度。成熟噬菌体颗粒由11个病毒蛋白中的5个组成,至少4个其他蛋白(如基因Ⅰ、Ⅳ和Ⅺ蛋白,以及宿主的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对噬菌体颗粒的组装和分泌是必须的。二、M13噬菌体载体单链DNA的酶切和连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M13噬菌体在用作载体时是利用其双链状态的RFDNA。RFDNA很容易从感染细胞中纯化出来,可以象质粒一样进行操作,并可通过转化方法再次导入细胞。1.载体的插入位点在M13噬菌体基因组中绝大多数为必

7、需基因,只有两个间隔区可用来插入外源DNA(基因Ⅱ/Ⅳ和基因Ⅷ/Ⅲ之间)。基因Ⅱ和基因Ⅳ之间的508bp间隔区是主要的外源片段插入位点。在基因Ⅷ和基因Ⅲ之间的小间隔区也可用来插入外源片段,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获得感染细胞的菌落进行影印筛选,比利用可见的噬菌斑方法更慢更麻烦。基因Ⅹ也可用来克隆外源片段。2.M13噬菌体载体组成现在所使用的M13噬菌体载体是Messing及其同事建立的mp系列载体,以基因Ⅱ和基因Ⅳ之间的区域作为外源DNA插入区。mp载体系列都是从同一个重组M13噬菌体(M13mpl)改造而来的。在M13mpl载体

8、中,间隔区内的HaeⅢ位点插入了一小段大肠杆菌DNA,引入α互补筛选。3.M13mpl8和M13mpl9M13mpl8和M13mpl9这两个载体含有13个不同的酶切位点,可供插入由多种各不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而成的DNA片段(图3-23)。M13mpl8和M13m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