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关系演变视域下苏共亡党原因再探究

党内关系演变视域下苏共亡党原因再探究

ID:5933461

大小:3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29

党内关系演变视域下苏共亡党原因再探究_第1页
党内关系演变视域下苏共亡党原因再探究_第2页
党内关系演变视域下苏共亡党原因再探究_第3页
党内关系演变视域下苏共亡党原因再探究_第4页
党内关系演变视域下苏共亡党原因再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党内关系演变视域下苏共亡党原因再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党内关系演变视域下苏共亡党原因再探究  摘要:党内关系的异化是苏共亡党的重要原因之一。苏共党内关系从列宁时期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历经“官僚集权制”和“权贵中心制”的模式,直到戈尔巴乔夫时代沦为“放任自由式”,其问题主要出在党内的上下级关系、干群关系、对待党内派别的态度和监督关系的蜕变上。苏共的惨痛教训昭示我们党,在处理党内关系时,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内团结,坚持以人为本,党内关系才能和谐一致。关键词:苏联共产党;亡党原因;党内关系;民主集中制;党的建设中图分类号:D3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2-0042-04自苏共亡党20

2、余年来,学界对于苏共亡党的原因从各个角度的探讨从未停止。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1]381可以说,苏共党内关系的逐渐演变直至异化,是导致其最终衰亡的重要原因。一、苏共党内关系的演变过程15党内关系演变视域下苏共亡党原因再探究  摘要:党内关系的异化是苏共亡党的重要原因之一。苏共党内关系从列宁时期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历经“官僚集权制”和“权贵中心制”的模式,直到戈尔巴乔夫时代沦为“放任自由式”,其问题主要出在党内的上下级关系、干群关系、对待党内派别的态度和监督关系的蜕变上。苏共的惨痛教训昭示我们党

3、,在处理党内关系时,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内团结,坚持以人为本,党内关系才能和谐一致。关键词:苏联共产党;亡党原因;党内关系;民主集中制;党的建设中图分类号:D3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2-0042-04自苏共亡党20余年来,学界对于苏共亡党的原因从各个角度的探讨从未停止。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1]381可以说,苏共党内关系的逐渐演变直至异化,是导致其最终衰亡的重要原因。一、苏共党内关系的演变过程151.列宁时期:“民主集中制”的党内关系。1902年的俄

4、共二大,列宁和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出现分歧;1905年革命后俄国出现短暂民主,加之普列汉诺夫、卢森堡等人的批评,列宁采用民主集中制作为苏共党内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少数服从多数”、“党的最高机关应当是代表大会”、“党的中央机关的选举必须是直接选举,必须在代表大会上进行”、“对党内任何少数人的权利同样应在党章中作出明确的规定”,[2]154-155并在党的四大上写入党章,“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3]165这也标志着列宁党内关系思想基本成熟。国内战争时期,出现过短期的“战斗命令制”,但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苏共党内关系向着民主进一步迈进,党的十大上提出

5、了“工人民主制”,包括“排斥一切委任的制度”,“从下到上的一切机关都实行普遍选举制、报告制和监督制”。[4]54这代表晚年的列宁对党内关系的最后一次思考,尽管这一制度并没有被写入党章,但这些设想都是对民主集中制下党内关系的丰富和完善。152.斯大林时期:“官僚集权制”的党内关系。斯大林逐步破坏列宁所奠定的苏共党内关系原则,过分强调集中制。一是破坏列宁创立的党代表大会制度,党代会和中央委员会召开的日期间隔不断延长,党的权力集中在政治局和书记处手里,党内权力关系发生完全的倒置。二是破坏党的选举制,用事实上存在的任命制取代党内民主选举,其结果是党内关系围绕权力和官位而展开,党内

6、正常的干部流动渠道被封堵,仅给那些溜须拍马、投机钻营的投机分子提供了往上爬的梯子。三是改变列宁晚年精心设计的党内监督关系,党的监督机构由对同级权力机构的监督变成代表同级机构监督下级机构的工作,党内监督关系变成了党内监控关系。四是不能正确对待党内的斗争。党内关系是动态的,党内矛盾的存在推动党内关系的发展,用正确的党内斗争方式处理党内关系是列宁一贯坚持的原则,但斯大林在对待党内不同意见者时,起初还能用民主方式予以处理,到30年代以后,则更多的用肃反手段予以肉体消除,“党的十七大选出的139名正式和候补委员中,被杀的达70%。”[5]183这样一来,苏共党内关系就僵化为“官僚集

7、权制”了。153.后斯大林时代:“权贵中心制”的党内关系。斯大林时期由于不间断的党内清洗以及革命战争年代党内新陈代谢速度较快,苏共党内关系虽然僵化但并未固化。赫鲁晓夫上台后,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此他推行干部更换制度,“由选举产生的各级机关的经常更新,今后应该成为不可违犯的党内生活准则”。[6]402赫鲁晓夫的改革,抓住了苏共党内关系的症结,却开错了药方,反而造成党内干部的不稳定。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党内关系彻底蜕变,在干部问题上,强化委任制,任用的干部多是勃列日涅夫的亲信,被称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党的领导阶层高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