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doc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doc

ID:59364919

大小:1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04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doc_第1页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doc_第2页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doc_第3页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教学目标:1.知识:(1)列举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列举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列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列举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尝试学习“提出问题”“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等实验步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了解环境对生物界和人类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3)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难点: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三、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分两个课时来进行教学。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谈话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对结果的处理方法。五、

3、学习方法:通过课外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堂上对图片的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六、课前准备:教师:(1)指导兴趣小组课前一周开始用馒头培养霉菌。(2)制作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多媒体课件。学生:(1)兴趣小组课前一周开始用馒头培养霉菌。(2)收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有关资料。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影响的实例,问:金鱼、仙人掌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如果把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调,结果会怎么?这说明了什么?1、思考,

4、举例。表达使学生感受到环境影响到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存。非生物因素:1、展示图片资料,印证生物受环境的影响,1、观察、领会获得感性认识2、组织学生展示课外完成的实验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2、学生小组代表展示说明(利用附表1)通过实验体会获得知识3、引导学生归纳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3、列举基础上归纳训练归纳能力生物因素1、展示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举出类似实例。1、观察、思考、表达训练模仿、观察能力2、总结生物间相互影响的常见类型:(1)捕食:动物、食虫植物、某些真菌(如指状节菌和线虫)、自相残食。(2

5、)竞争:种间竞争、种内竞争。(3)寄生:(4)共栖:一方受益,一方不受影响.(如海参和其直肠中的小鱼)(5)互利合作:互相有利,可以分开。(如寄居蟹和海葵,蚂蚁和蚜虫)(6)互利共生:彼此依靠对方才能生活(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2、倾听理解笔记归纳、拓展能力的练习。生态因素1、结合板书讲授“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1、倾听归纳笔记本节重要概念的建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相关图片视频1、

6、观察、感受初步建立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启发引导学生举例2、讨论、表达3、说适应性是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3、倾听、理解随堂练习1.生态因素包括__和__。2.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等多种因素,你能说出生活中生物受非生物因素影响的例子吗?3.生物因素是指______,它包括___和___的相互影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4.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生自查、巩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复习提问第一课时所学

7、内容,同时引入: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环境。1、思考、回答温故知新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1、提出问题:蚯蚓对它生活的环境有哪些影响?2、组织学生交流测量活动过程、结果(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汇报测量校园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情况。(2)出示讨论题:(a)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b)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三个数据的平均值?(c)三个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为什么?3、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1、思考、表达2、交流、表达(利用附表2)3、尝试分析表达通过测量实验,尝试学习“测量”“记录

8、实测数据”“用曲线图表达实验结果”等实验步骤。练习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