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低热河谷区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南涧低热河谷区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ID:5937797

大小:25.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12-29

南涧低热河谷区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南涧低热河谷区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涧低热河谷区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摘要:水稻是我县低热河谷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状况对我县低热河谷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人围绕实现水稻不断高产、优质、高效这一中心,于2010年组织实施了八个品种的重复比较试验,为我县低热河谷区提供抗性强、丰产、稳产性好的优良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关键词:南涧低热河谷区水稻新品种比较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香两优875、德优11号、香软谷、吉香三号、湘西2号、中优838、临籼22、临优1458(CK)。1.2试验地点及概况本试验在海拔1380米的南涧镇大军庄何国良家田中进行。前作辣椒,沙

2、壤土,肥力中上等,历年水稻亩产为600kg-700kg,试验田面积为1.8亩。1.3试验设计该试验设8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3.2m2(2×6.6)每小区栽11行,每丛3苗,行距20cm,丛距10cm,小区间距40cm,重复间距50cm,四周设保护行。1.4试验过程4根据旱育秧育苗技术规程进行管理,4月14日播种,4月18日出苗,5月20日揭膜,6月2日移栽。移栽前亩施1600公斤农家肥作基肥,30公斤普钙,10公斤尿素,5公斤硫酸钾作底肥,移栽后10天亩施尿素15公斤作分蘖肥,移栽后50天亩施15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作孕穗肥,分蘖盛期防治螟虫

3、、稻飞虱、叶蝉各一次。分别与9月24日、9月30日收获。2结果与分析2.1经济性状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生育期大数最长的是临籼22、对照为170天,最短的是香两优875、德优11号为162天;有效穗最高的是湘西2号每亩30.5万穗、最低的是德优儿号每亩21.4万穗;成穗率最高的是香两优875为75%、最低的是临籼22为41.4%;株高最高的是临籼22为120.4cm、最矮的是香软谷为90.2cm;每穗实粒数最多的是德优11号为105.3粒、最少的是香软谷为72.2粒;千粒重最重的是对照为28.5克、最轻的是临籼22为24.9克。从抗逆性调查来看,对水稻纹枯

4、病抗性最强的是湘西2号,最弱的是临籼22,除水稻纹枯病外,所有的试验品种均未感染其它病害;抗倒伏性最差的也是临籼22,倒伏率在40%,其余品种未发生倒伏现像。2.2产量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4产量位居第一的是中优838,为每亩838.5kg,其它依次是吉香三号、香两优875、临优1458(CK)、湘西2号、临籼22、香软谷、最低的是德优11号。由表3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区组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需进行多重比较。通过LSR值分析表明中优838与德优11号、香软谷、临籼22、湘西2号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与对照(CK)的产量差异显著;吉香三

5、号与德优11号、香软谷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与临籼22的差异显著;香两优875与德优11号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与香软谷的产量差异显著;对照(CK)与德优11号的产量差异极显著;湘西2号、临籼22与香软谷、德优11号产量差异显著。3结论与讨论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中优838产量与对照临优1458相比显著增长,吉香三号、香两优875与对照(CK)相比,产量也有所增加,但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七个参试品种中,德优11号、香软谷与对照比产量差异极显著,临籼22产量显著低于对照,且综合农艺性状较差,可退出试验;吉香三号、香两优875可组织下年试验,继续考查品种综合性状,中优

6、838可在南涧低热河谷区进行多点小区域示范。湘西2号虽然产量低于对照临优1458,但由于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组织下年试验。4参考文献:4[1]五寒梅、沈洪彦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4):24[2]冷寿慈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