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 教案ppt课件.ppt

借物抒情 教案ppt课件.ppt

ID:59379592

大小:4.46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0-09-20

借物抒情  教案ppt课件.ppt_第1页
借物抒情  教案ppt课件.ppt_第2页
借物抒情  教案ppt课件.ppt_第3页
借物抒情  教案ppt课件.ppt_第4页
借物抒情  教案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借物抒情 教案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咏物诗一、判断是咏物诗:1、题目:直接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物象2、写作对象: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2、内容:写物的外在和内在特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二、常考题型:1、概括物的特点:外在、内在(逐句找)2、全诗突出的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3、写物时用到的具体的手法:(1)正面、侧面(2)修辞和其他手法(3)绘形绘声绘色(4)多感官(5)对比反衬一定要会区分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一定要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强化练习鹧鸪1阅读下面诗歌,请回答以下问题鹧鸪(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2、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这首诗是怎样写鹧鸪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品类鸣声酷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抒写逐客游子之情怀手法:运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首联颔联绘形绘声。首联“锦翼”写出鹧鸪斑斓的羽毛,颔联写雨后花落中鹧鸪的啼鸣,颈联尾联侧面烘托。颈联看似写人,实则间接写鹧鸪声之悲,尾联写鹧鸪相呼相应,以湘江苦竹作衬托,终日悲啼到晚。感情:这首诗写出羁旅乡思之愁,写出内心的悲苦。1阅读下面诗歌,请回答以下问题鹧鸪(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

3、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这首诗咏物诗重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5分)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的哀怨凄切;(2分)借鹧鸪之鸣声抒发迁客游子的乡愁旅思。(3)1阅读下面诗歌,请回答以下问题鹧鸪(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第三联关于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通过对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鹧鸪啼声之悲凉哀怨(2分)。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低眉(2分),鹧

4、鸪的啼叫是天涯游子的断肠歌,是高楼少妇的相思曲(2分)。踏歌词四首·其一刘禹锡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鉴赏诗的尾句“红霞映树鹧鸪鸣”。参考答案:诗的尾句使用了对比,反衬手法。诗人用鲜丽耀眼的红霞碧树、恬美的鹧鸪声来反衬女郎们的寂寞。新词唱尽,四周悄然,代之而起的竟是绿树丛中的鹧鸪和鸣。尾句表达出女郎们似愁似怨、似失望又似期待的复杂情绪。典型错误:借景抒情,没有关注位置视听,动静没有关注位置未展芭蕉【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

5、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外在形状、色泽比喻从神情上描写未展芭蕉的内心律动比喻比喻设问拟人想象这里,我们不妨可理解为借物喻人。诗人巧妙地把一个情窦初开而又娇怯含羞的少女比作未展芭蕉,希望她在爱情的追求上要勇敢大胆,而不要半藏半掩。实际上,掩掩藏藏是无济于事的,她的一腔情爱终归是会被人窥察到的。比喻拟人【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借代比拟借代双关:海棠花的花心儿女的爱慕之心衬托对比反衬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6、,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感遇①•其一感遇①•其一张九龄(唐)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

7、本心,何求美人折?【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②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10、首联用了对偶修辞,互文以见义,写出了春兰与秋桂、的特征。(3分) 11、联系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分)生机自然的生机勃发清雅高洁表现手法:比兴、比喻(用兰、桂自比)、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要从全篇考虑,不是先写对偶、设问(本诗应是反问)诗人通过赞誉高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芳香出于自然,以此自喻,从而抒发自己孤芳自赏、洁身自好、不求人知、恬淡从容的襟怀,表达坚持政治理想、不求富贵利达的高尚节操。问题: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