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oc

ID:59382069

大小:8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2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7.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课型新授(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学习利用物理图象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会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教学方式方法实验观察法、图象法、迁移法。教学用具长木板,橡皮筋(若干),小车,打

2、点计时器(带纸带、复写纸等)、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学 生 活 动(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研究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从而确立了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这一节和下一节我们来探究功与物体动能的关系。我们知道物体的动能和速度有关,我们还不能马上研究力对物体做的功和动能的关系,我们先来研究力对物体做的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探究的思路”部分,投影问题:(1        )探究过程中,我们是否需要测出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是否需要测出各次小车速度的具体数值?可以怎么做?(2)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3)小车获得的速度怎样计

3、算?(4)实验完毕后,我们用什么方法分析橡皮筋对小车作的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点评: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前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有了正确的探究思路,才会避免探究的盲目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1)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会受到阻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补偿?(2)纸带上的点距并不都是均匀的,应该采用那些点距来计算小车的速度?为什么?点评: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活动: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处理即发事件。重点指导一两个组顺利完成实验,以便后面实验数据的处理

4、。 ………………教师活动:学生实验完毕后,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          问题:根据测出的数据,怎样预测功与速度的关系?用图象法研究功与速度的关系时怎样使研究过程简便直观?点评:教师要放开,让学生大胆猜想,独立完成探究过程。有的学生可能会走弯路,甚至失败,探究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回答。        分组实验每四人一组   实验过程中要边思考边实验  教师活动:利用数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参考教材18页“做一做”栏目中的提示来完成。(三)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在展台上展

5、示小结内容。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四)达标练习1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与速度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答案] CD2. 某同学想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四组物理量中需要直接或间接测量的量有   (      )A. 重锤的质量B. 重力加速度C. 重锤下落的高度D. 与重锤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答案:CD 

6、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作出W-v2曲线,寻找功与速度的关系。  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比较展台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思考练习并学会点评       课后作业预习7.7节的内容。板书设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器材:三、实验原理:倍增法。四、实验步骤:五、数据处理:六、注意事项: 教后反思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