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2).doc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2).doc

ID:59388041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2).doc_第1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2).doc_第2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2).doc_第3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2).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3.用水测量时间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古人计时的方法有很多,学生在原有认知上,作出一系列的想象,猜测水钟报时的方法。教材中画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而这只是在思维上的一些考虑,实践中水是怎样计量时间的呢?教材利用“滴漏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计量时间这一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思维进行推断与预测,并进行验证,意识到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到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主要与孔的大小、水位的高低

2、有关。并且知道我们人可以决定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多少事情,但时间的快慢我们是不能控制的。“构建起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水位不同将影响水的流速”是本堂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古人利用流水来进行计时。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100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教学重点:经历测量100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

3、下册教案构建起水的流动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进行合理的推测。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两个量杯、适量的水、滴管、电子表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观看录像,情境引入欣赏自然界流水现象的录像。思考: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引入课题:用水测量时间二、滴漏实验(一)挑战一:测量积聚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1.学生试测简介器材,提出要求。学生试测后,统计数据,交流分析,体验实验的操作需要细致,需要相互合作。2.实测,统计数据,分析数据3.做出解释:相同的水量,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孔,所用的

4、时间基本相等。(二)挑战二:积聚20、40、6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1.推测分别积聚20、40、60毫升的水,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小组讨论,填写记录单交流:推测结果,并说明推测的依据。2.交流实验方法3.学生实验,完成记录单4.表达与交流;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三)理解古人水钟的计时原理1.古人也是用我们今天这样的水钟来计算时间的吗?2.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吗?3.出示水钟图,师生共同解释水钟计时的原理三、课外延伸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水钟。试教体会:在本课试教中,主要有两点教学体会。1.关于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观念性概念的思考。本课在活动设计

5、中,对教材的两个活动做以下改进,一是由于水具有表面张力,在一个容器里,完全流完100毫升的水是比较困难的,在教学中,学生不但没有建构起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的观念,反而是形成了水的运动是不等时的的观念。我的改进是:在容器里盛多于100毫升的相同水位的水,通过积聚100毫升水的时间的活动,这样,就比较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是根据100毫升的水推测和验证10毫升、50毫升的水所需时间,我们将测量点改为20毫升、40毫升、60毫升,使数据更加直观,便于学生推测、计算和分析。在活动中,学生展开思维,并用实验验证,水不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滴。而古人克服了这些困难,发明了水钟。2.如何有机渗透科学史

6、的教育。在本堂课的试教中,我把古人利用水的运动规律制作水钟的这一发现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首先让学生欣赏小录像,引发了学生对流水能进行计时的原认知,古人可能也就是观察到自然界流水的规律而得到原型启发的。在经历测量积聚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过程中,建构起“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流动具有等时性”的概念,所以可以用水来测量时间。在这个基础上,推测与验证分别积聚20、40、6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与古人同样发现的问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在这样的装置中,水流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从而让学生想办法,也是与古人同样的办法—让水位保持相同,解决了先快后慢这个问题,

7、最终设计制作了其中一种水钟。也直接导向下一节课“制作水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