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与应用

启发式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与应用

ID:5939219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启发式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与应用_第1页
启发式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与应用_第2页
启发式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与应用_第3页
启发式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与应用_第4页
启发式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与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启发式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启发式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与应用  【摘要】对于刚刚走进学习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思维处于形象简单的阶段,如何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启发式教学显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拙见。【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素质教育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

2、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5复习:笔算,67×8,167×28二、试算:167×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

3、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

4、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5”准”和”巧”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5、”。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

6、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四、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引导”而不是“牵引”。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愤者,必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称之为“启发”或“启发式”。“启发”强调的是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的

7、思维,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盘托出。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指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5例如:在教学运算定律时,先教学加法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推导乘法结合律。这样,学生学起来印象深刻,也记得牢固,例:1、教学加法结合律:40+56+44(1)想一想,怎样计算既快又准确?(2)小组内讨论、交流。(3)指名说思考过程(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规律,把56和44结合在一起可以得100,40再加100得140,可使运算简便)。师板书:40+56+44=40+(56+44)=40+100=1402、教学乘法结合律,例:13×25

8、×4(1)独立思考,又怎样算才简便呢?(2)讨论、交流(3)指名说思考过程。师板书:13×25×4=13×(25×4)=13×100=1300学生根据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规律,再根据加法交换律的推导过程,同学们不难推出乘法结合律。让学生自己思考、推导、总结。这样的启发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数学教学。五、启发式教学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