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镇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doc

集镇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doc

ID:59400795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28

集镇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doc_第1页
集镇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doc_第2页
集镇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doc_第3页
集镇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doc_第4页
集镇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doc_第5页
集镇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doc_第6页
集镇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doc_第7页
集镇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doc_第8页
资源描述:

《集镇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镇**城镇带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镇被列为市**川道重点发展的“一体两翼”核心区域,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陕西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和县委、县政府做出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对**镇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联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我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指明了方向。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现将“城镇带”规划报告如下。—、发展现状区域**镇位于石泉县东北部,距县城28公里,距安石二级公路和十天高速公

2、路12公里。东与**县**镇接壤,西与**镇相连,北临**镇,南与**镇毗邻。县乡公路**路穿境而过,村村通水泥公路,对外交通条件相对比较便捷。人口现状**镇辖16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3255户,11089人,其中非农人口185人,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密度为112人/平方公里,2011年人均纯收入5459元。地质地貌、气候**镇南北重峦叠嶂,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俗称“**”,汉江一级支流一池河由北向南横贯全境,属浅山、丘陵地带、土地肥沃。主要气候特征属北亚热带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3、,光热尚足,灾害天气频繁。多年平均降水量877毫米,平均气温14.6C。现状土地构成**镇域土地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7万亩,林地13.5万亩,工矿用地110亩,居住用地1100亩,交通用地989亩,水域360亩。森林资源**镇有森林面积9万余亩(林地6万亩,棘地林和荒山3万亩),植被类型多样,目前已开发利用2万余亩。农业资源**镇农业资源丰富,是石泉县粮食生产、油料、蚕桑、畜牧等主产区,其它农、林(香茹、木耳、板栗、天麻)、特色产品资源也比较丰富。旅游资源**镇旅游资源有西沙河水库、湖广移民遗址、筷子铺

4、水电站、流水养鱼基地等。科教文卫**镇现有文化机构2处,分别为镇区文化站和裕民村文化室;教育机构主要有位于镇区的**中心小学、村级初小4所和**幼儿园;有镇级卫生院一所和16处村级卫生室。城镇化情况**镇城镇化水平偏低,等级规模体系失调,2011年的城镇化水平为19.28%,低于全县的平均城镇化水平。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镇区现代经济尚未形成规模,金融、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与加工制造业等职能在城镇职能体系中的重要性依然不明显,发展缓慢。各村庄间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也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和职能特色重叠,缺乏横向和纵向的产

5、业分工协作。村庄空间分布不均衡,且相对分散,点状发展特征突出,经济资源向发展的态势依然并不明显,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二、城镇规划1、总体规划拟将**镇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城镇。产业发展趋势:以发展蚕桑和养殖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空间营造趋势:传承城镇的历史文脉,凸现城镇文化底蕴。环境美化趋势:美化镇区景观环境,提高镇区的绿色开敞空间。功能完善趋势:完善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镇区的宜居性和集聚性。2、规划时限规划期限:2011-2025年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5年3、发展规模城镇人口

6、及城镇化水平近期至2015年城镇化水平约为30%,远期至2025年城镇化水平约为40%。遵循城乡发展阶段性规律,加强中心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逐步建立以中心镇区为核心,各中心村为基础,结构合理、布局有序的村庄结构体系。完善镇域农村路网、给水排水、农田灌溉、环境保护等方面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4、规划范围规划包括二个层次,即城镇规划控制范围、城镇建设规划范围。城镇规划控制范围即根据**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自然地形地貌特点所确定的未来城镇规划控制范围。总面积约110公顷。

7、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即参与规划用地平衡的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约74.36公顷。5、规划内容文体科技设施规划:规划在**镇区设置文化站、图书馆各一处,同时建设乡镇社区敬老院、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科技推广站、体育健身广场、灯光球场等。在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公共开敞空间,保证每一个行政村具有一处文化室和体育健身设施。教育设施规划:保留镇域内现有小学,并在民主、军民、清泥涧村规划幼儿园一处。卫生设施规划:镇区配置卫生院、中心村配置卫生室、基层村配置诊所。6、用地发展方向(规划):沿着池河两岸向东、向西发展。**

8、中心镇区的功能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河两岸、三点、三片区”。“一河两岸”城镇景观发展主轴。行政文化中心。西部五坪商业金融中心。东部综合生活服务片区。西部新型综合生活服务片区。东部裕民商业金融中心。西部农副产品加工及旅游服务片区。**幼儿园、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关爱中心、镇政府及派出所、社区服务中心、镇中心幼儿园、工商所税务所、集贸市场、敬老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