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参数和结构破坏关系探究

地震动参数和结构破坏关系探究

ID:5940163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地震动参数和结构破坏关系探究_第1页
地震动参数和结构破坏关系探究_第2页
地震动参数和结构破坏关系探究_第3页
地震动参数和结构破坏关系探究_第4页
地震动参数和结构破坏关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动参数和结构破坏关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震动参数和结构破坏关系探究  摘要:本文以地震动参数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的影响程度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系数的方法评估对结构破坏影响程度最大的地震动参数。首先用所选地震记录计算一些地震动参数,然后对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得到结构的整体破坏指数。通过引入Pearson相关系数,找出合理的、可靠的估计结构破坏的参数。结果表明,谱速度强度、峰值速度和能量密度能够很好地体现地震动对这类结构的潜在破坏势,因此谱速度强度、峰值速度和能量密度可用来估计结构的破坏。关键词:破坏指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动参数谱速度强度峰值速度能量密度中图分类号:TU31文献标识码:A文

2、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97-025从最初地震工程师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为抗震设防的标准,人们一直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峰值加速度是唯一最能表征地震作用及作为结构破坏的合理评估参数,还有没有更好的参数作为标准来进行工程设计呢?考察建筑物震害与地震动参数间的关系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本文仅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整体破坏指数的方式分析地震对结构的破坏,再从破坏指数与地震动参数的相关性,得出合理估计结构破坏的参数。1数据来源台湾气象局2001年出版的资料中给出了集集主震的强地面运动记录,并对加速度

3、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修正。为了观测并分析主震,从441个强震仪记录的663个数据文件中选取并处理了441个强震动数据记录(自由场地中布置了640个强震仪)。其中每组记录包括两个水平方向和一个垂直方向,记录时长并不相等,时间间隔也是不相等(包含0.004和0.005两个时间间隔)。集集地震中所得的强震记录数据由四个研究组织负责收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如此可观的强震记录数据资料使我们对台湾集集地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集集地震首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近断层(断层距R≤20km)强震记录。台湾气象局公布的资料中将台站记录分为Aquality、Bquality、Cqual

4、Ity、Dquality四类。其中,Aquality的记录是最好的,并且可以应用于任何研究;Bquality的记录次之,不足是大部分记录没有绝对时间;Cquality记录的是主要的地震动过程,但是没有足够的震前记录和震后记录;Dquality记录存在一些问题,此类记录是出于完整性考虑才保留的,不能应用于大部分研究。本文仅取前三类记录的414条地震记录。2地震动参数计算5本文选择如下22个地震动参数进行研究,包括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峰值地面速度PGV,峰值地面位移PGD,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的比Vmax/Vmax,均方根加速度ARMS,均方根速度

5、VRMS,均方根位移DRMS,Arias强度Ia,特征强度Ic,能量密度SED,累积绝对速度CAV,谱加速度强度ASI,谱速度强度VSI,有效设计加速度EDA,A95参数(A95parameter),持续最大加速度SMA、持续最大速度SMV、卓越周期Tp,平均周期Tm,括号持时(Bracketedduration),一致持时(Uniformduration),显著持时(Significantduration)。每条记录由于其包含三个分量需要分别计算,中间还有说明部分,计算的时候需要的只是地震记录每个分量记录的始末行和时间间隔,所以需要在输入时找到始末行数

6、,另外还要在说明部分读出每条记录的记录时间间隔,还需要从已知的地震记录中找到每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峰值,以便在计算中对加速度进行峰值调幅。最后利用软件seismosignal对每条记录的三个分量进行计算,从输出结果中读取这22个地震动参数的数值,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表1为B类场地垂直方向上的部分地震动参数表。3破坏指数的计算5本文采用计算机程序IDARC-2D对图1所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混凝土的本构关系采用Kent-Park(1971)提出的模型,考虑了多轴受力下混凝土下降段强度的增强,钢筋采用三折线本构模型。梁柱两端部的反应采用三参

7、数Park滞回模型(1987)模拟,考虑了刚度衰减和强度衰减。对于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破坏程度,使用结构整体破坏指数(OSDI)来估计。结构整体的破坏指数采用将局部破坏指数加权取和的方法得到,先将单元破坏指数加权取和得到的层破坏指数,再将层破坏指数加权取和得到的结构整体破坏指数。局部破坏指数的计算采用修正的Park&Ang模型[1],位移和滞回能都能表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进入塑性的破坏状态,Park&Ang模型正是一个包含位移和耗能的损伤指数,它很好地体现了基于位移和能量的双参数结构破坏准则。OSDI的取值对应着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一般认为OSDI=0

8、时,结构处于弹性,无损坏;01.0时,结构部分或整体倒塌。通过计算得到的N方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