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pice的气体放电管仿真模型的建立..doc

基于PSpice的气体放电管仿真模型的建立..doc

ID:59407796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7

基于PSpice的气体放电管仿真模型的建立..doc_第1页
基于PSpice的气体放电管仿真模型的建立..doc_第2页
基于PSpice的气体放电管仿真模型的建立..doc_第3页
基于PSpice的气体放电管仿真模型的建立..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PSpice的气体放电管仿真模型的建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PSpice的气体放电管仿真模型的建立摘要气体放电管以其高电流通量,低极间电容,高绝缘电阻特性,在保护器件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一般用于保护电路的最前级,其后级的保护电路由压敏电阻或TVS管组成。本文基于气体放电管的电气特性,利用Spice算法建立气体放电管的仿真模型,对不同上升斜率的8/20us波形和冲击击穿电压进行了仿真。该模型的建立对气体放电管电路的仿真设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关键词】气体放电管击穿电压弧光电压仿真模型在电子系统中,防雷设计尤为重要,而气体放电管在防雷器件中具有重要位置。目前气体放电管厂家大部分都没

2、有提供可用于仿真设计的气体放电管仿真模型,致使在项目仿真设计阶段,不能有效的对防雷电路性能进行仿真设计。木文基于气体放电管的电气特性,利用Spice算法建立气体放电管的仿真模型,考虑了直流击穿电压、冲击击穿电压、弧光转换电流、熄弧电流等参数,并给出了仿真结果。1气体放电管物理结构和原理气体放电管物理结构如图1所示,气体放电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放电。当两极间的电压足够大时,极间间隙将被击穿放电,由原来的绝缘状态转化为导电状态,类似短路o导电状态下两极间维持的电压很低,一般在20~50V之间,因此可以起到保护后级电路的效果。气

3、体放电管的工作过程可以由图2表示,当气体放电管两端电压上升到击穿电压时,放电管击穿进入辉光放电区,电压维持在辉光电压附近,随着电流上升到超过弧光转换电流,放电管进入弧光放电区,放电管通过电流激增,电压降低到弧光电压,随着电压降低到熄弧电压,放电管恢复到高阻状态,完成一次放电过程。2搭建气体放电管仿真模型基于上述气体放大管的电气特性,利用Cadence软件搭建气体放电管Pspice模型如图3。该模型考虑的参数有:直流击穿电压(90V);脉冲击穿电压(<300V@1OOV/us<350V@1kV/us);辉光电压(60V);

4、弧光电压(15V);熄弧电压(20V);弧光转换电流(500R1A);绝缘电阻(1G欧);间隙电容(IpF)o电路中,端口1、2代表气体放电管的两极,C1代表间隙电容,R5代表绝缘电阻,E2为60V稳压,E4为15V稳压,R4为放电管击穿电阻。电路工作时,E1取端口1、2电压差的绝对值,S4根据该压差断开或导通,设置S4合理的Ron和ROFF使其对C2的充电用于模拟直流击穿和脉冲击穿的响应时间。S1设置为90V导通,当S1导通时,R4接入到电路中,此时S2也导通,电路稳压在60V,随着流过R4的电流增大,当大于孤光转换电

5、流时S3导通,电路稳压到15V±,当电压降低到熄弧电压,放电管恢复绝缘状态。3气体放电管仿真结果3.1直流击穿仿真在仿真模型两端施加50IIz,幅度100V的交流屯,其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在电压上升到90V时,气体放电管击穿,进入辉光区,电压稳定在60V,当电流超过弧光转换电流后进入弧光放电区,电压稳定在15V,当电压低于20V时,放电管恢复到绝缘状态。3.2脉冲击穿仿真对于一个400V的8/20us冲击波形(电压上升率约lOOV/us)进行仿真,其结果如图5,在约3us时电压冲击到270V左右放电管导通,电压稳

6、定在15V,与器件参数一致。对于一个4kV的8/20us冲击波形(电压上升率约IkV/us)进行仿真,其结果如图6,在约0.5us时电压冲击到340V左右放电管导通,电压稳定在15V,与器件参数一致。4结论该模型仿真结果与器件参数特性一致性较好,能够用于器件的电路仿真,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该模型未考虑温度对放电管的影响。该模型也可以通过修改参数,适用于其它参数的气体放电管。参考文献[1]m家波,于月东,彭晨,杜志航.基于pspice的半导体放电管仿真模型的建立LN.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0(04).[2]薛红兵,段

7、平,张广春.气体放电管在浪涌抑制电路的应用[J].电源技术应用,2002(08).[3]气体放电管Pspice模型[Z].爱普科斯(EPCOS)公司,2008.作者简介萧赞亮(1980-),男,汉族,广东省广州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7研究所,工程师,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现从事移动通信和无线电领域。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广东省广州市510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