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doc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doc

ID:59409327

大小:2.09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5-26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doc_第1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doc_第2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doc_第3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doc_第4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力和机械第一课时6.1怎样认识力(1)1.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力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⑵知道力的单位牛顿,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l过程与方法⑶通过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通过对身边常见事例的分析来认识力,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探究热情和思索兴趣。力可以让学生首先观察教科书上的图片,也可以播放与图片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生活和自然界中一

2、些“用力”事例的视频,如马拉车,人推车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素材,同时也隐含有“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能够产生作用效果”等信息,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感悟和理解“力”。这里的图片、视频只是个引子,是抛砖引玉的“砖”,目的是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用力”的事例。在学生读图后,可以设计一个学生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列举力的实例,并填写在课本第2页下面相应的空白处。在学生感悟到力的存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力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那么你是怎样知道这些事例中物体受到了力的,或者说,你是怎样判

3、断物体是否受力的呢?让学生明确物体是否受力可以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如果学生对上面提出的问题不很明确,回答不出,教师可以予以引导:我们之所以能判断出物体受不受力,肯定是因为物体受力时和不受力时产生的效果不同,那么力对物体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由此引出力的作用效果部分内容的教学。这个框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充分地感受力的存在,感悟力的普遍性,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察、思考,是学生从“力”的角度来审视他们习以为常的许多现象。因此,学生列举的事例要尽量丰富一些,让学生的交流讨论更充分一些,让学生的感悟过

4、程更充分一些,教师不要过早对“力”作定义式的判断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对于“活动1”,教材利用图片作了明确的展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图6-2、6-3及相关问题和课文内容,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多列举有关的实例,然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使学生明确图6-2及类似实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图6-3及类似实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对于“想一想”中“你是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的”这个问题,可以作为对力的作用效果部分教学的总结,使学生明确我们常常是通过力对物体所产生的作用效

5、果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力的。如果具备多媒体播放条件,教师可以查找一些有趣的动画片,如《猫和老鼠》中打网球或其他类似的片段,所选择的片段要能够比较典型而且夸张地显示力的作用效果。播放后让学生分析:哪些地方有“力”?你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物体受到了力?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巩固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而且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任何力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一段内容,如果有教师直接讲出,虽然学生不难明白,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会比较肤浅。建议在前面“力的作用效果”部分完成以后,以学生

6、讨论辨析的方式进行。如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前面讨论了许多“力”的现象,既然都是用了“力”,它们之间应该有一些共同特点。这些力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辨析,一般可能会提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必须有两个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观点,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个物体的地位是否相同,得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概念。这样做由于概念是学生自己经历归纳过程得到的,理解会更深刻。由于《课标》要求不强调力的定义,教材也没有明文呈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传统教材都有的力的定义,教师对此可以

7、不予介绍。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接受这个定义,也可予以介绍,这样可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但要注意一定不要在此过多分析纠缠,点到为止即可,以免形成不必要的难点。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本节要在形象化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感受、感悟来领会“力”,明白“任何力都离不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必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等观点。对于力的单位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学生列举的实例中说明“力有大小”,然后引出力的单位——牛顿,并说明这是为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而命名

8、的,再让学生阅读图6-4,对“1N的力有多大”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牛顿这个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用到过,比较陌生,教师如果感到此处较薄弱,可以再选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力,告知其大小,用更丰富的例子帮助学生对力的单位“牛顿”形成较准确的感性认识。第二课时6.1怎样认识力(2)1.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⑵知道力的单位牛顿,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l过程与方法⑶通过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