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通病防治探究

基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通病防治探究

ID:5941858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9

基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通病防治探究_第1页
基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通病防治探究_第2页
基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通病防治探究_第3页
基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通病防治探究_第4页
基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通病防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通病防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通病防治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飞速发展,对于在施工中可能遇到或发生的质量通病问题的防治和控制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混凝土施工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对其质量通病的形式与预防性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些通病的产生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验收质量,同时还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安全,所以建筑施工人员不仅要对这一方面进行细致严格的把握,还应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治。本文简要论述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及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研究和探讨。只有严格重视混凝土的各项标准和妥善处理施工的全过程,才能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关键词:影响因素;施工质量;防治措

2、施;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引言6混凝土施工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其质量通病的形式与预防性研究也得到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广泛关注。这些通病主要表现在表面质量低下、产生裂缝和夹层、墙体强度不足三方面,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验收质量,同时还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安全,所以建筑施工人员不仅要对这一方面进行细致严格把握,还应做到最大限度控制和防治。下面就具体常见质量通病加原因以分析,并给出具体防止和控制措施。1.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

3、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如果不符,及时更改配合比。加强原材料管理,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导致混凝土

4、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6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验收,验收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外观和几何尺寸。二是内在质量,即实际强度。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外观质量也可以反映出内在质量的优劣。外观检查主要是观察有无裂缝。蜂窝、麻面、露筋、空洞、连接部位疏松。几何尺寸检查主要是通过施测实量,确定构件是否能满足使用功能以及下步施工的要求,并对该产品的质量等级予以评定。2.常见柱质量通病原因分析(1)

5、混凝土强度偏低,匀质性差,低于同等级的混凝土梁板,主要原因是随意改变配合比,水灰比大,坍落度大;搅拌不充分均匀;振捣不均匀;过早拆模,养护不到位,早期脱水表面疏松。控制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进场质量,遇有问题或是对自身质量存疑的混凝土,坚决予以退场。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严格规范混凝土浇筑、振捣工艺,混凝土未到龄期或拆模试块不合格,严禁拆除模板。混凝土拆模后应采用及时覆盖或涂刷水性养护剂等方式加强养护,防止混凝土因失水。(2)混凝土柱“软顶”现象,柱顶部砂浆多,石子少,表面疏松、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水灰比大,坍落度大,浇捣速度快,未分层排除水分,到顶层未排

6、除水分并第二次浇捣。6控制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水灰比、坍落度不要太大,以减少泌水现象。掺减水剂,减少用水量,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合理安排好浇筑混凝土柱的次序,适当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混凝土浇筑至柱顶时应二次浇捣并排除其水分和抹面。连续浇筑高度较大的柱时,应分段浇筑,分层减水,尤其是商品混凝土。(3)混凝土的蜂窝、孔洞。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正确;一次下料过多,振捣不密实;位分层浇筑,混凝土离析,模板孔隙位堵好,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时,模板移位漏浆。控制措施: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

7、短时间符合规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灌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如有此种情况,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

8、如果是大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