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探究数学再思索

对小学生探究数学再思索

ID:5944430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对小学生探究数学再思索_第1页
对小学生探究数学再思索_第2页
对小学生探究数学再思索_第3页
对小学生探究数学再思索_第4页
对小学生探究数学再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小学生探究数学再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小学生探究数学再思索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190-01在素质教育推行的当代学校教育中,很多学校和教育部门都把研究性学习纳入了议事日程,以为只有开展这样的学习,才能够表示自己对新课改的重视。当然,这比起原来老师的满言堂,对比原来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说,自然好好得多,但是,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来说,我们是否有必要来推行这个研究性学习呢?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理论依据是:首先,“主体教育论”认为:教育要培养主体性的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

2、创造性三个方面。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通过双向互动,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其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5纵览“研究”热潮在全国范围的中小学中的开展现状,我们到底是众口一词地唱赞歌,还是冷静地分析思考它的利弊呢?就目前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面临的教育形式的发展来看,在剖开“研究”这颗“盛夏的果实”,并

3、且品尝了它的酸涩之后,尤其是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我们得认真思考如下问题:一、接受知识与研究知识学生从信息获得、接受到形成感性知识,直至自主思考形成理性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有知识的获得和接受,也必定会有自己的发现。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获得、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就没有学习能力的提高,发现知识的时候学习能力的就一定提高的很快、很高。作为教学方式之一的“研究”的提出,不应该是以全盘否定获得接受知识为前提。否则,各门学科开设就没有“不知为那般了”,只要从小学直至中学、大学一路“研究”下来,便可以在大学阶段顺理成章地培养出一大批经

4、过“研究”锤炼出来的研究生了。二、少数精英与多数大众毋庸置疑,“研究”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可以看成高考状元或者奥林匹克竞赛奖牌获得者,他们确确实实是学生中的精英,那么,他们在学生中的比例肯定是少得可怜,以他们的成绩来说明“研究”的成果,肯定就像“管窥全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广大普通学生成为绿叶,把精英学生衬托得“分外妖娆”。5而新经济时代不仅仅需要精英来引领时代潮流,更需要广大从业者的素质提高做支撑。没有了厚重的基础,那么精英们的成果就象是“空中楼阁”,对于社会的发展只能是“画饼充饥”。三、专门研究与学科教学诚然,“研究

5、”的开展有益于学生在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但是,支撑它的还是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不能设想让一个没有掌握一定学科基础知识的学生,去完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何综合性解决这样的复杂课题。千百年来,我们积累的厚重的学科知识,不可能由那些肤浅的“研究”的简单操作来替代。它最多是沟通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一座桥梁。至于开设一门专项课程,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为没有那个全才,能够上得好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课程的。我们还是应该把“研究”当作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分化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才符合它的本

6、来面目。四、临时凑数还是长期深入从开设“研究”课程的初衷来看,它确定地是要尊重人的价值——由学生选题,学生自己选择指导老师、学生自己安排调查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学生自己撰写研究报告;考查“研究”的成果也是重在学生的参与研究的过程。5多数情况下,学生还是一枚棋子。奥林匹克竞赛要参赛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集训;文艺会演要评比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排练;运动会比赛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做运动员临时上阵。现在,一部分学生被重点培养成“研究生”。我们不可能根本否定这些活动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不难从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发现,能够成为“幸运儿”被安排在这些

7、活动中的必定是少数学生,甚至是相对集中的少数。且不说广大被遗忘的学生如何,单只是这些“幸运儿”是真的被“尊重”选择的志愿者,还是无奈地被糊弄的棋子,也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罗伯逊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学生。”所以开放性是创新性的重要方面,由于开放性内容知识容量大,思考方法多,解决问题活,极富挑战性,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能从各种不同的思考过程和问题解的特征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不同程度地发展了

8、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得创造想象能力进一步加强。5但是我们呀还应该认识到,“研究”既然是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它是否能全部地适合每一个学生,这本身就要打上一个问号;现在,它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硬性地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做一次“研究生”,那么相当多数的学生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