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文化探究

对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文化探究

ID:5944959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9

对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文化探究_第1页
对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文化探究_第2页
对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文化探究_第3页
对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文化探究_第4页
对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文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文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文化探究  摘要:我们的社会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产物,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繁荣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将是未来文化的主流,是全社会参与的一项重要工程,而林业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了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历史考查,对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阐述了林业只有经济和生态两维发展是不够的,提出了林业发展的第三维度——林业生态文化。并初步论述了林业生态文化的概念、意义、任务及其发展基础和目标。关键词:文化;现代林业;生态文化中图分类号:F307.2文献标识码

2、:A1、林业的文化本质林业的文化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的大部分森林是人类经营的结果,在本质上属于文化范畴,在经营过程中表现为拟人化的自然;和谐与健康的森林环境,“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7人类祖先就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古代曾有一个以狩猎、采集为主的漫长历史时代,即在农耕社会以前存在

3、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森林文化,森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源头。二是林业同时具有产业和公益事业特征,两者共同构成了林业文化属性。考察林业文化,从经济学角度,林业是人类劳动的表现;从生态学角度,林业是人类对环境适应的表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林业都是人与森林产生联系的媒介。林业这一现代社会的概念,是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森林为对象的劳动内容、范围的极大扩展和劳动的组织性与社会性凸显的条件下产生的。劳动分工的细化导致诸多工种的产生,一个具有众多工种、分工技术和科学组织的庞大的以森林为主要对象的劳动和生产体系就这样产生了,我们称之为林业。这一体系具有鲜明的

4、文化特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现代林业概念强调的是技术基础、科学组织和社会化生产,但究其本质依然是人类依托于森林的劳动集合。现代林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见林业除了具有经济和生态的属性以外,还具有历史与文化的属性。2、我国林业实践的历程与文化缺维7我国的林业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大小兴安岭和西南原始林的开发,我国林业蓬勃发展。国外森林经理学的引进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其中所包含的永续利用森林的理念对我国林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并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永续利用的理念最初是从木材生产永续角度提出的

5、。尽管如此,它依然包含了较为深刻的伦理内容。首先,要实现多层面的森林经理技术(法正林、自然林等),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其次,森林的永续利用是世世代代的持续利用,即代际公平。在环境问题和森林的生态价值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的年代,永续利用思想包含着这样的伦理意义对林业发展的贡献是及其巨大的。然而,这一理念并没有在林业实践中得以真正地实现。长期以来,林业处于低生产力水平的粗放经营状态,森林经营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世纪70~80年代,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剧增。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已被淡化了的森林永续利用的理念,难以应对社会巨大需求,加

6、上人们对森林的价值、作用的认识欠缺,使森林成为了单一的生产资源,森林的生态价值、文化意义被彻底抛弃,林业被认为是单纯的企业。永续利用的理念也在实践的层面彻底消失了,只停留在林业大专院校的教科书中。这种状况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致使我国大部分天然林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大兴安岭的可采资源几近枯竭。7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政府1994年率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理念代替了传统的永续利用,1998年,我国林业六大工程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由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一维发展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产业双轨

7、运行的二维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式下,森林被看作是生态环境的主体,林业成为了生态建设的主体,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一转变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然而,在新的大好形势下,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林业发展理论的滞后;二是新问题不断出现,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监测与评价;有森工企业改革滞后;续产业政策不明确;基础设施落后等。我们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林业文化体系建设的缺项。表现在几方面:(1)林业文化内涵及其体系(2)森林的文化价值;(3)产业体系、生态体系与林业文化体系的耦合关系等。3现代林业的三维发展与林业生态文化3.1林业的

8、三维发展“一般认为林业既是一项经济产业又是一项社会事业,是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特殊行业”。大木头主义风行的时期,我国林业只有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