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序注译.ppt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

ID:59456892

大小:598.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9-15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_第1页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_第2页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_第3页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_第4页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說文解字叙》譯注泉州師院文傳學院趙宗乙【原文】古者庖羲氏①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③與地之宜,【注釋】①庖羲即伏羲,也作宓羲、包羲、伏戲等。傳說神話中的古代帝王。《白虎通》稱伏羲、神農、燧人為“三皇”。相傳他畫八卦、造書契,教民以田以漁。②象,物象。法,與“象”互文。③鳥獸之文指鳥獸的紋理。文,文理;宜,猶言儀,謂形狀。【譯文】古代庖羲氏統治天下的時候,上則觀察星象於天,下則觀家現象於地,又看到鳥獸的紋理和地理的形狀,【原文】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①,以垂憲象②。【注釋】①於是始作易八卦:《易

2、·系辭》作“於是始作八卦”,無“易”字。八卦即乾、坤、震、艮、離、坎、兌、巽。說《易》者認為八卦分別代表天、地、雷、山、火、水、澤、風八種自然現象,而乾、坤兩卦又最為重要,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許慎認為八卦始於伏羲氏,是人對自然萬物認識的開始。②垂,示也。憲,法也;憲象,法定的圖像。【譯文】近則取法於身,遠則取象於物,於是開始作了八卦,用它來表示法定的圖像。【原文】及神農氏①結繩②為治而統③其事,庶業其緐④,飾偽⑤萌生。【注釋】①神農氏是神話傳說中的古代帝王。姜姓。相傳他始用木制耒耜,教民農業生產,並嚐百草,發現藥材,

3、教民治病。②結繩:“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③統,紀也。統轄管理。④庶,眾也;其,通“綦”,極也,程度副詞;緐,多也。此謂事物特別繁。⑤飾偽,巧飾偽詐也。【譯文】至神農時代,用結繩的辦法記錄事物,諸事繁雜,飾偽的事情不斷發生。【原文】黃帝之史倉頡①,見鳥獸蹏迒之跡②,知分理③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④。【注釋】①黃帝,上古帝王。又稱軒轅氏。史,史官,記事之官也。倉頡或作蒼頡。傳說倉頡四目,始制文字,為黃帝史官。②蹏,古蹄字。迒,獸跡。蹏迒,近義複合詞。③分理猶言文理、紋理。④書契:書,寫;契,刻。書契,此指書写契刻之文字。【譯

4、文】黃帝的史官倉頡,看到鳥獸足跡,知道紋理可以互相區別,始創造了文字。【原文】“百工以乂,萬品以察”①,蓋取諸夬②。“夬,揚于王庭③”,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④,居德則忌⑤也。【注釋】①《易·系辭》作“百工以治,萬民以察”。百工,百官;乂,治也;品,類也。②夬,《易》之卦名。《易·夬》:“夬,決也。剛決柔也。”③“夬,揚于王庭”:此為《易·夬卦》卦辭。④君子,王臣百官。施,加也。祿,恩也。下,下層庶民。⑤居德,蓄德;忌,忌諱。桂馥曰:“則忌當為明忌。”【譯文】“百官以乂,萬民以察”,大概是根據夬卦的道理吧“夬,揚于

5、王庭,”這就是說,文字是在王者朝廷裏宣教明化的,是百官用以對下施加恩惠,增修德行,明白禁忌的。【原文】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①,故謂之文②。其後形聲相益③,即謂之字④。【注釋】①依類象形:按照物類的特徵如實描畫物體的形象。②文:獨體為文,包括象形、指事。③形聲相益:形與聲交相增益。益,附也,加也。④字:合體為字。包括形聲、會意。【譯文】倉頡在開始創造文字的時候,大抵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畫出它們的圖形,所以叫做“文”。後來形旁聲旁相互結合就叫做“字”。【原文】文者,物象之本①;字者,言孳乳而浸多②也;著於竹帛謂之書③,書者如也④。【注釋】

6、①物象之本者,謂“文”是物體形象的本來樣子。本,本然現象。②孳,生也。孳乳,猶言孳生。浸,一作寖,漸也。③箸,通“著”,明也。書,寫。竹帛,段注:“古用竹木,不用帛;用帛蓋起于秦。”“許於此兼言帛者蓋隱括秦以後言之。”④書者,如也:段注:“謂如其事物之狀也。”【譯文】“文”是表示事物的本然現象,“字”就是由文孳生出來而逐漸增多的。寫在竹帛上的叫做“書”,“書”就是“如”的意思。【原文】以迄五帝三王之世①,改易殊體②。封于泰山③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④。【注釋】①迄,至,到。五帝指黃帝、帝顓頊高陽、帝嚳高辛、帝堯、帝舜。三王,指夏禹、商

7、湯、周文武。②改易殊體,謂文字屢經改變,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形體,殊,異。③封,祭天地。泰山,東嶽泰山。古人認為泰山最高,上接雲天,故每當皇帝即位時,便至泰山積土築壇以祭天,叫做“封”;同時在泰山旁之梁父山築壇祭地,叫做“禪”。此言自黃帝以下,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代,立石碑于泰山之上,而所刻文字,各代不同。《史記·封禪書》曰:“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七十二家。’”桓譚《新論》:“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千八百餘處,而可識者七十有二。”④靡,無。【譯文】到了五帝三王的時代,文字逐漸改變成不同形體。在泰山祭天地的有很多朝代,使用的文字沒有相

8、同的。————以上第一段,言周代以前文字之源流。【原文】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①。【注釋】①“六書”之稱,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以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