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普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doc

矿产资源普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doc

ID:59460651

大小:2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1-02

矿产资源普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doc_第1页
矿产资源普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doc_第2页
矿产资源普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doc_第3页
矿产资源普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doc_第4页
矿产资源普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产资源普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矿产资源普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第一章 前言1.1 目的任务说明任务来源、主要工作内容、要求、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位置、范围简要说明普查区位置、地理坐标、范围、面积、行政区划等。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简要说明普查区地形、地貌、水系、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供水、供电及社会经济概况。1.4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1.4.1 以往区域工作情况简要介绍区内开展的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化探、物探(包括区域重力、磁法、航空电法、航空能谱测量等)、遥感地质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评述。1.4.2 以往地质工

2、作简要说明已进行矿产勘查区(含我司以往工作)的工作性质、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次普查相关的矿区,应附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予以表述。对已经涉及本次普查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成果及重要结论。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矿突破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应结合本次工作的目标任务加以详述。1.4.3 矿权设置情况说明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在普查区内及周边的矿权登记项目、面积、范围、地理坐标。第二章 地质特征2.1 区域成矿地

3、质条件主要从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说明工作部署的依据。重点阐明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区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区域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本节要避免泛泛罗列地质资料,力求文字精练,紧扣主题。)2.2 普查区地质特征本节是普查设计的主要依据,重点放在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特征上。2.2.1 地层地层时代、层序、分布、岩性、厚度、产状、接触关系以及对成矿的控制作用等。若为沉积矿床,应重点阐述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沉积类型、沉积相模式及沉积成矿作用。2.2.2 构造褶皱、断裂、

4、破碎带等的性质、规模、特征、分布情况以及对成矿的控制作用等。如矿床主要受构造控制,应重点分析控矿构造类型及性质特点。2.2.3 矿产资源普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第一章 前言1.1 目的任务说明任务来源、主要工作内容、要求、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位置、范围简要说明普查区位置、地理坐标、范围、面积、行政区划等。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简要说明普查区地形、地貌、水系、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供水、供电及社会经济概况。1.4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1.4.1 以往区域工作情况简要介绍区内开展的各种比例尺区

5、域地质调查、化探、物探(包括区域重力、磁法、航空电法、航空能谱测量等)、遥感地质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评述。1.4.2 以往地质工作简要说明已进行矿产勘查区(含我司以往工作)的工作性质、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次普查相关的矿区,应附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予以表述。对已经涉及本次普查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成果及重要结论。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矿突破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应结合本次工作的目标任务加以详述。1.4

6、.3 矿权设置情况说明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在普查区内及周边的矿权登记项目、面积、范围、地理坐标。第二章 地质特征2.1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主要从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说明工作部署的依据。重点阐明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区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区域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本节要避免泛泛罗列地质资料,力求文字精练,紧扣主题。)2.2 普查区地质特征本节是普查设计的主要依据,重点放在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特征上。2.2.1 地层地层时代、层序、分布、岩性、厚度、产状、接触关系

7、以及对成矿的控制作用等。若为沉积矿床,应重点阐述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沉积类型、沉积相模式及沉积成矿作用。2.2.2 构造褶皱、断裂、破碎带等的性质、规模、特征、分布情况以及对成矿的控制作用等。如矿床主要受构造控制,应重点分析控矿构造类型及性质特点。2.2.3 岩浆活动岩浆岩的种类、分布形态、产状、规模、相互关系及其与矿床的联系。若为岩浆矿床,应重点分析岩浆岩岩性、岩相分带、侵入模式等。2.2.4 变质作用重点阐述变质岩的种类及其变质作用、蚀变特征以及与成矿的联系等。2.2.5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阐

8、述普查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2.2.6 矿床地质特征a、矿脉(矿化带)特征阐述矿脉或矿化带的数量、形态、规模、产状、分布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矿化蚀变等特征。b、矿体特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品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c、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作初步的了解判断。第三章 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3.1 总体工作部署设计的总体工作思路、布置原则,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各项工作的基本任务。对跨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