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书画装饰审美特征浅谈

建水紫陶书画装饰审美特征浅谈

ID:594699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9

建水紫陶书画装饰审美特征浅谈_第1页
建水紫陶书画装饰审美特征浅谈_第2页
建水紫陶书画装饰审美特征浅谈_第3页
建水紫陶书画装饰审美特征浅谈_第4页
建水紫陶书画装饰审美特征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水紫陶书画装饰审美特征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水紫陶书画装饰审美特征浅谈  [摘要]建水紫陶,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细繁复的纯手工艺背后,独特的装饰技艺使中国传统书画更具表现力,以紫陶为载体的书画具有别样的立体感和水润感,黑白韵味十足却不似笔墨渲染,线条纤毫毕现却富于金石之气。也正是因为名家书画,建水紫陶在陶瓷行列才称得起艺术品,具备艺术价值和收藏潜力,使紫陶历久弥新焕发光彩。[关键词]建水紫陶审美特征书画装饰6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建水紫陶,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作坊主要集中在离城三里的碗窑村,沿街的经营普遍是前店后

2、窑的形式,五色陶土产自当地,传统的制陶程序可粗略划分为选料、制泥、拉坯、绘制、刻填、精修、烧窑和磨光八个步骤,每个步骤都由专人完成,工艺精细而繁复。其中“刻胚填泥”和“无釉磨光”当属建水紫陶装饰最显著的特色,都是围绕中国传统书画的最终呈现而展开,独特的装饰技艺使书画更具表现力。建水紫陶装饰技法的最大优势是文人才智和陶工技艺各取所长,[1]书画家在创作时只是将陶坯当做有别于纸的一种书画载体,诗书画印一应俱全,布局构图各有讲究,这一环节完全有别于陶工施釉或用刀刻划的图案,是点缀装饰与书画创作的本质区别。陶工们的精湛技艺保证了书画韵味的很好还原,最终是紫陶刻填、

3、修坯、烧制、打磨等一系列独特的工艺给了书画作品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其装饰审美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书画的几点特征。[2]6特征一:浑然一体却又跃然陶上。如果只是触摸,陶身不会有任何书画信息传递给你,甚至连青花纹理那样极其细微的感觉也没有,没有笔墨痕迹,更没有刻填后留下的一点儿蛛丝马迹,紫陶和紫陶书画浑然一体。自然纯净的五彩陶泥,质感相同、收缩比相同,自然造就了陶身和填泥浑然一体的先天优势,细致的工艺也不会因为刻填而留下缝隙。[3]紫陶填泥很深,除了防止修坯、打磨等工序可能破坏书画的完整性以外,真正有中国书画入木三分的功力与气势,不用翻开陶底,就依然感受得到了。

4、欣赏紫陶书画,我们又会惊奇的发现十分清晰与明朗,那分明是才绘制上去的,笔墨淋漓尽致,线条纤毫毕现,婉转回肠处甚至还有墨迹,感觉完全印证了“力透纸背,跃然纸上”的说法,只不过眼前的材质是陶。紫陶书画没有生宣上的晕染之感,却比在熟宣上清晰可见得多,跃然陶上却一点儿也不会让人感觉突兀,虽然有“残贴”、“淡艳”等多种技法的运用,建水紫陶最常见的书画艺术形式主要是黑色、紫色、红色陶体白泥装饰,白色陶体青泥装饰,书法也好、绘画也好都以线条表现,没有浓淡之分,反而更多了一份雅致和韵味,给人以看似简单实则丰富的含蓄之美。特征二:相得益彰却又黑白颠倒。建水紫陶质地细腻、光感

5、莹润,完全不同于中国书画常用的宣纸给人的视觉感受,如果说紫陶只是有别于宣纸的另一种书画载体,那么这种“纸张”本身就已经很赋予感染力了。文人在紫陶上书画时并不像把宣纸摊开,陶体表面是一种延展闭合的立体弧面,即便是同一件器物看上去,也可能“远近高低各不同”,或圆形、或椭圆,或是一个弧面的变形延伸、或是几个侧面的立体交汇,陶体的弧形表面结合独特的磨光技艺,创造出紫陶书画富于光感、明暗有致,甚至是色彩饱满的艺术特点,而非普通宣纸营造的平面视觉感受。[4]紫陶书画主体的一色填泥并不单调,反而避免了弧面色彩搭配无法兼顾整体与局部的问题,创作时器型表面通常是一幅完整的书

6、画作品,欣赏时却不可能一目了然、尽收眼底,而是需要不断旋转器身让画卷在脑海中展开,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中国书画注重平面排布、立体感不强的局限,或者说至少在视觉感官上给人们臆造了某种立体感受。以陶为纸、以白计黑的书画形式,营造出悠远灵动的意境效果,演绎出中国书画全新的艺术门类,和纸上书画相得益彰却又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形式。6特征三:端庄典雅却又洒脱不羁。造型与装饰分属于建水紫陶工艺的两个方面,紫陶的器型典雅端庄,给人宁静安详的感觉,与中国书画的随性洒脱结合,二者动静得益,营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气氛。端庄的紫陶器型能够将中国书画的灵动之美展现出来,同时优

7、秀的书画创作,亦能使紫陶典雅的气度完美体现,落落大方地呈现在观者眼前。[5]如同“纸墨相发”的中国书画,紫陶书画装饰需依其造型的“环肥燕瘦”之分,讲求“心随势动,情因形生”。紫陶自身的稳定感,与洒脱不羁的中国书画互为补益,相互映衬。如饱满厚重的橄榄罐上秀逸疏朗的兰竹,典雅端庄的博古瓶上因势造形的山水,亭亭玉立的美女瓶上龙飞凤舞的书法,浑然有致的茶壶上灵秀雅逸的典故,等等。传世的经典紫陶作品,往往都能呈现陶体与书画朴拙而秀逸,端方而凝炼,简洁而精妙的互补之美,二者可谓珠联璧合,刚柔并济。根据形式美的法则,在陶体上恰当选材,巧妙构思,合理布局完成书画创作的紫陶

8、作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功能,在欣赏把玩的同时,亦能引发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