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监测ppt课件.ppt

地质环境监测ppt课件.ppt

ID:59472607

大小:3.37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9-14

地质环境监测ppt课件.ppt_第1页
地质环境监测ppt课件.ppt_第2页
地质环境监测ppt课件.ppt_第3页
地质环境监测ppt课件.ppt_第4页
地质环境监测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环境监测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泥石流沟的识别泥石流:由洪水携带着泥沙、石块形成的特殊洪流三、泥石流的监测(一)泥石流沟的识别(1)沟谷内松散物质丰富:三、泥石流的监测(一)泥石流沟的识别(2)沟谷地形有利于汇集水源: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道较陡(3)沟谷内水源丰富:暴雨、溃坝水库、冰雪等(4)泥石流活动的遗迹:残积物、残痕、堆积物等调查泥石流的活动历史三、泥石流的监测(二)泥石流的监测内容形成条件监测1.固体物质来源监测监测物质在暴雨、洪流冲蚀等作用下的稳定状态2.气象水文监测降雨量及降雨历时、冰雪的融水量及融水历时水库的渗漏等三、泥

2、石流的监测(二)泥石流的监测内容运动特征监测1.泥石流动态要素监测爆发时间、历时、过程、类型、流态和流速、泥位、流面宽度、爬高、阵流次数、流量等2.泥石流动力要素监测流体动压力、龙头冲击力、石块冲击力和泥石流地声频谱、振幅等泥石流流体特征监测流体稠度、重度等(三)泥石流的监测方法1.物源监测沟谷滑坡、崩塌发育:可按滑坡、崩塌监测规定对于松散物质:设立侵蚀监测点,监测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冲刷侵蚀量2.降雨量监测暴雨型泥石流:设立以降雨量为主的气象站或自记式雨量观测点三、泥石流的监测3.泥位观测顺直的泥石流流通段选择典

3、型断面进行测量4.流速观测水面浮标测速法,雷达测速仪(四)监测点布设及预警1.监测点布设原则(1)在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都应布设一定数量的监测点三、泥石流的监测1.监测点布设原则(2)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于滑坡、崩塌的,其变形破坏监测点网的布设按崩塌、滑坡监测布设的规定。固体物质来源于松散物质的,其稳定性监测点网的布设,应在侵蚀程度分区的基础上进行(3)以监测降雨为主的泥石流气象站,应布设在泥石流沟或流域内有代表性的地段或试验场(四)监测点布设及预警2.监测频率正常情况:每15天一次,比较稳定的可每月一

4、次监测在汛期、雨季、预报期:每天一次或数小时一次直至连续跟踪监测三、泥石流的监测(四)监测点布设及预警3.预警预报断面泥位观测法:警戒值预警信号监测断面泥位临界值警报信号三、泥石流的监测(四)监测点布设及预警3.预警预报传感法:利用传感器接受信息,进行预警或报警三、泥石流的监测接触式警报器(第一代)超声波泥位警报器(第二代)超声波泥位报警:泥石流泥位能直观地反映泥石流规模大小和可能危害程度的因素,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测得泥石流流体表面高程。地声警报器(第三代)泥石流发生时会发出地声(振动),地声信号的强度与泥石

5、流规模成正比。利用泥石流地声的这些特点,可通过信号接收与转换,对泥石流实施报警。泥石流次声报警原理:泥石流在形成和运动过程的声发射信号中有次声成份(其它为可闻声和地声)。这种次声成份速度约为340米/秒,远大于泥石流运动速度(通常为10米/秒左右),因而报警器能在泥石流到达前率先捕捉到它的次声信号,可提前30分钟至40分钟发出泥石流警报。次声警报器(第四代)(五)泥石流流量、流速确定(六)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三、泥石流的监测(一)地面沉降的概念地面沉降: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的现象人为因

6、素:抽取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或水压下降)分布: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危害:海水入侵、建筑物开裂倒塌、地下管道破坏等四、地面沉降的监测(二)地面沉降的监测方法1.地面沉降水准监测水准仪量测:四、地面沉降的监测(二)地面沉降的监测方法2.地面沉降GPS监测3.地面沉降inSAR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4.地下水动态监测监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孔隙水压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