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ppt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ppt

ID:59474988

大小:10.44 MB

页数:75页

时间:2020-09-14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与方剂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内容(15年6分,单选4个,多选及综合利用各1个,今年预计5-8分)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1分)中药的性能(2分)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症(1分)中药的配伍(2分)方剂与治法(2分)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v最早的本草著作是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把医和药融为一体,对药物性质初步归纳: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服药方法、剂型选择,为中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v全书共三卷,动、植、矿三类(365种):至今仍有20余种沿用不衰;§茶叶、甘草、牛膝、天麻§上品---养命§中品---养性§下品---治病3南北朝,对《神农本草经》整理

2、补充,梁·陶弘景著成《本草经集注》,增加药物365种,每药之下有性味、功能与主治、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特点:§开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及有名未用等自然来源分类,§对采药季节,贮藏、保管、真伪鉴别、炮制方法、制药规范及用药方法等,做出说明。初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至此,中药理论体系雏形已定,初步确立综合性本草著作编写模式。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唐·长孙无忌、苏敬、李勣等编写,成书于公元659年。载药850种,新增药物114种,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我国第

3、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各药之后附列大量方剂(药方)以相印证,医药紧密结合;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后来已经亡佚,亦赖此书的引用得以保存下来;它不但具有很高的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作者,明代李时珍,成书于公元1578年,共52卷,载药1892种,附方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了明以前的药性理论,每药按照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逐一介绍,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是我国明以前药物

4、学的总结性巨著。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古代本草之一,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在《纲目》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了本草学,是我国本草学的第六次大总结。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成书于1999年,几乎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全部内容,总结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中药学成就,载药8980种(收集药物最多),增加了化学成分、药理等内容,超过了以往的本草文献,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v中药性能又称药性。v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

5、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四气—四性:寒热温凉v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阴阳)程度上的区分v四气的确定: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四气作用与适应证(p4)寒凉药(阴)温热药(阳)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热通便等,有伤阳助寒的副作用适应证:实热烦渴、血热吐衄等阳热证作用:温里散寒、温经通络、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但有伤阴助火的副作用适应证:中寒腹痛、寒疝作痛等阴寒证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四气v最初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黄连、黄柏之苦(能降泄燥湿的多具苦味)

6、§甘草、枸杞之甘(能补虚缓急的多具甘味)§桂枝、川芎之辛(功能发表行散的多具辛味)§乌梅、木瓜之酸(能敛肺涩肠的多具酸味)§芒硝、食盐之咸(能软坚散结的多具咸味)v后来采用以药效推定其味。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五味药味不止五种。一般淡附于甘,涩附于酸,辛香并称。药味和可品尝出的药物的滋味有相当一部分不一致。五味第二节中药的性能能散辛味解表、透疹、通经脉祛风邪(发散)活血行气、除胀止痛消郁散结能行第二节中药的性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p5)第二节中药的性能第二节中药的性能补益、气、血、阴、阳缓和拘急疼痛和中、调和药性缓解毒性甘草、蜂蜜、绿豆芽甘味能补能缓能

7、和第二节中药的性能滋燥,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第二节中药的性能第二节中药的性能敛肺止咳收敛止汗固精缩尿能收酸味能涩收敛固涩止血止带涩肠止泻第二节中药的性能酸能生津、安蛔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慎用山茱萸第二节中药的性能苦味能泄能燥能坚通泄——泻下积滞(大黄)清泄——清热泻火(黄连)降泄——降逆气止呕(苦杏仁、代赭石)寒湿——苦温燥湿(苍术)湿热——苦寒燥湿(黄柏)泻火存阴、坚厚肠胃(黄连)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伤津、伐胃第二节中药的性能第二节中药的性能第二节中药的性能能软咸味软坚散结泻下通便能下渗湿利尿,伤津涩附于酸,酸涩并称化湿醒脾

8、,解暑辟秽,开窍醒神淡味涩味芳香第二节中药的性能3、性同味异,作用不同麻黄辛温、发散风寒淫羊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