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pptx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pptx

ID:59480229

大小:67.3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9-14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pptx_第1页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pptx_第2页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pptx_第3页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pptx_第4页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时间:2016-07-25地点:医患沟通办主讲人:章阮玲参加人员:.一.无效吸氧【临床表现】1.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2.胸闷、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唇及指(趾)甲床发绀、鼻翼扇动等。3.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均发生改变。【预防措施】1.检查供氧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管放入冷开水中,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避免脱落、移位。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

2、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3.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吸氧流量。4.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内套管供给氧气。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并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处理措施】1.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2.报告医师,对症处理。二.气道黏膜干燥【临床变现】1.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2.部分患者有鼻出血或痰中带血。【预防措施】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患者,及时对症处理;对习惯张口呼吸的患者

3、,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2.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3.可使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防止气道黏膜干燥。【处理措施】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三.氧中毒【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的氧气分压及吸入时间。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患

4、者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吸纯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搞流量吸氧。3.吸氧过程中,经常行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处理措施】1.立即降低吸氧流量。2.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四.二氧化碳麻醉【临床表现】神志模糊,嗜睡,面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

5、,情绪不稳,行为异常。【预防措施】1.对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2.对慢性呼吸衰竭者,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浓度24%-33%,氧流量1-3L/min。3.加强病情观察,将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用氧情况列为床旁交接内容。避免患者和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4.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不升高二氧化碳分压为原则。【处理措施】1.调整氧流量,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二氧化碳排出。2.经上述处理无效者,报告医师,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五.腹胀【临床表现】患者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

6、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发绀,脉搏细速,严重者危及生命。【预防措施】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插管不易过深,成人使用单鼻孔吸氧时,鼻导管插入深度以25cm为宜。新生儿鼻导管吸氧时,须准确测量长度,注意插入方法,插入鼻导管时可将患儿头部稍向后仰,避免导管进入食道,不可过深。2.用鼻塞吸氧、面罩吸氧能有效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处理措施】如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行肠胃减压、肛管排气。六.感染【临床表现】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等。【预防措施】1.每天更换吸氧管、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湿化液,湿化瓶每天消

7、毒。2.湿化瓶内湿化液为灭菌用水。3.每天口腔护理2次。4.插管动作宜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发生破损。【处理措施】1.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2.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七.鼻出血【临床表现】鼻腔黏膜干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预防措施】1.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如遇阻力,应排出鼻中隔畸形的可能,切勿强行插管,必要时改用鼻塞法吸氧或面罩法吸氧。2.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3.长时间吸氧者,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做好鼻腔湿化,防止鼻腔黏膜干燥。4.拔出鼻导管前,如发现鼻导管与鼻粘膜粘连,应先用湿棉

8、签或液状石蜡湿润,在轻摇鼻导管,等结痂物松脱后才拔管。【处理措施】1.报告医师,进行局部止血处理,如使用血管收缩剂或局部加压止血。2.对鼻出血量多、经上述处理无效者,请耳鼻喉科医师行后鼻孔填塞。八.肺组织损伤【临床表现】呛咳、咳嗽、严重者出现气胸。【预防措施】1.在调节氧流量后,在将供氧管与鼻导管连接供患者使用。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