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ppt课件.ppt

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ppt课件.ppt

ID:59487237

大小:4.21 M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9-13

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ppt课件.ppt_第4页
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 燃料喷射与雾化第二节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第三节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第四节 影响燃烧过程的运转因素分析第五节 影响燃烧过程的结构因素第六节 工程应用实例(文摘)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第一节燃油喷射与雾化喷油系统1、作用及要求作用:定时定量并按一定规律向柴油机各缸供给高压燃油。要求:1)产生足够高的喷油压力;2)实现所要求的喷油规律;3)对于确定的运转状况,精确控制喷油量;4)避免出现异常喷射现象。2、喷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图5-1柱塞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1—喷油器2—燃油滤清器3—直列柱

2、塞式喷油泵4—喷油提前器5—输油泵6—调速器7—油水分离器8—油箱9—高压油管10—回油管11—低压油管1.柱塞式喷油泵供油系统2.分配式喷油泵供油系统图5-2分配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l-油箱2-油水分离器3-一级输油泵4-二级输油泵5-燃油滤清器6-调压阀7-分配式喷油泵传动轴8-调速手柄9-分配式喷油泵体10-喷油器11-回油管12-分配式喷油泵13-喷油提前器14-调速器传动齿轮3、喷油泵图5-3柱塞式喷油泵图5-4分配式喷油泵4、喷油器图5-5喷油器的头部结构(a)单孔(b)多孔(c)标准轴针(

3、d)节流轴针图5-6不同喷油嘴的流通特性二、燃料喷射过程(1)喷油延迟阶段从喷油泵压出燃油(供油始点)到喷油器针阀开始抬起(喷油始点)为止,这一阶段称为喷油延迟阶段。(2)主喷射阶段从喷油始点到喷油器端压力开始急剧下降时为止,这一阶段称为主喷射阶段。(3)滴漏阶段从喷油器端压力开始急剧下降到针阀完全落座(喷油终点)为止,这一阶段称为滴漏阶段。图6-8 喷油过程1—喷油泵柱塞 2—进、回油孔 3—出油阀 4—出油阀弹簧5、7—压力传感器 6—高压油管 8—针阀弹簧 9—喷油器针阀1.喷射过程:定义:喷油

4、泵开始供油直至喷油器停止喷油的过程,整个喷射过程在全负荷下约占15°~40°曲轴转角。喷射过程喷射延迟阶段I:从喷油泵柱塞顶封闭进回油孔的理论供油始点到喷油器针阀开始升起(喷油始点)为止。主喷射阶段Ⅱ:从喷油始点到喷油器端压力开始急剧下降为止。喷油结束阶段Ⅲ:从喷油器端压力开始急剧下降针阀完全落座(喷油终点)为止。图5-7喷射过程a)喷油泵端压力b)喷油器端压力c)针阀升程三.供油规律与喷油规律:供油速率: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泵供入高压油路中的燃油量;喷油速率: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

5、)由喷油器喷入燃烧室内的燃油量;供油规律:供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喷油规律:喷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差别:始点差别8°~22°曲轴转角;喷油持续时间较供油持续时间长;最大喷油速率较供油速率低,其形状有明显畸变,循环喷油量也低于循环供油量。图6-8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两者的差别主要原因:燃油的可压缩性压力波传播滞后压力波动高压容积变化四.喷雾特性与雾化质量:燃油喷入燃烧时后被粉碎分散为细小微粒的过程,称为燃油的喷雾或雾化。将燃油喷射雾化,可以大大增加其表面积,加速混合气

6、形成。当燃油高速从喷孔喷出(喷出速度为l00一300m/s)便形成如园锥形状的喷注,也称油束。油束的几何形状主要包括油束射程(又称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或油束的最大宽度。图5-9油束的几何形状和参数a油束射程L并不一定越大越好,这要根据混合气形成的机理与燃烧室形状具体分析。L燃料喷到壁面上多空间混合气太稀。L燃料集中混合气分布不均匀,空气利用。b喷雾锥角反映油束的紧密程度。孔式喷嘴—油束松散,粒细。轴针式喷嘴—油束紧密,粒粗。c雾化质量(雾化特性)细微度—油滴平均直径  

7、  细:雾化好均匀度—油滴最大直径-油滴平均直径 匀:雾化好粒细均匀度好,粒粗均匀度差。一般情况下:喷雾锥角过大,贯穿距离会减小;喷雾锥角过小,雾化程度会变差。3.不正常喷射(一)二次喷射二次喷射是主喷射结束针阀落座后,在过大的反射波作用下,针阀再次升起进行喷油的一种不正常现象。二次喷射的出现特使整个喷射延续期拉长,过后燃烧严重,柴油机经济性下降.热负荷增加,应当要力求消除二次喷射。消除二次喷射(1)减少高压油路中的容积(2)适当加大喷油器的喷孔直径(3)适当加大出油阀的减压容积(二)滴油在正常喷

8、射结束后,如断油不干脆,仍有少量柴油滴出,称为滴油。(三)断续喷射(四)不规则喷射和隔次喷射(五)穴蚀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特点和方式:1.混合气形成特点(1)混合气不均匀。(2)过量空气系数较大。(3)混合过程与着火过程和燃烧过程共存。第二节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2.混合气形成基本方式1)、空间雾化混合将燃油喷向燃烧室空间进行雾化,通过燃油与空气间的相互运动和扩散,在空间形成可燃混合气。a)静止空气时空间雾化混合b)空气作旋转运动空间雾化混合图5-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