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感应测井ppt课件.ppt

第三章感应测井ppt课件.ppt

ID:59489017

大小:1.5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9-13

第三章感应测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三章感应测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三章感应测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三章感应测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三章感应测井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感应测井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感应测井为了解决在油基泥浆井中测量地层电阻率的问题,就提出了感应测井。感应测井不仅能用于油基泥浆井中,也可用于水基泥浆,以及无泥浆的干井中。引入:前面所讲的普通电阻率方法,侧向测井方法都需要井内有导电的液体,即只能用于导电性较好的泥浆井中,然而在油田勘探的过程中为了获得地层原始饱和度,需要个别井中使用油基泥浆(油和泥混合而成的泥浆),在这样的条件下,前面的方法就不能使用了。感应测井是利用交流电的互感原理,在发射线圈中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在接收线圈中会感应出电动势。由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都在井内,发射线圈的交变电流必然在井周围地层中感应出次生电流(涡

2、流),这个电流在与发射线圈同轴的环形地层回路中流动,并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在接收线圈中产生二次感应电动势,该感应电动势与涡流的强度有关,即与地层的电导率有关第一节感应测井原理第一节感应测井原理TRL=TR一次场二次场注:1)在接收线圈产生两种感应电动势:直(无):由一次场产生,与磁化率K有关,石油测井不测K,直为无用信号;R(有):由二次场产生,与导电率有关,正是要测的,R为有用信号。注:一次场与二次场之间相差/2,利用相敏检波可以把它们分开。2)线圈距:L=TR。3)记录点:在发射线圈T与接收线圈R的中点。在感应测井中,发射电流是交变电流

3、,其在空间中产生的场将是时谐电磁场。时谐电磁场的Maxwell方程为式中,E为电场强度(A/m);D为电位移矢量(C/m2);H为磁场强度(A/m);B为磁感应强度(Wb/m2);ρv为体电荷密度(C/m3);Jm为磁流密度矢量(A/m2);ρm为体磁荷密度(C/m3);μ为磁导率(H/m);真空中的磁导率μ0=4π×10-7(H/m);ε是介电常数(F/m);真空中的介电常数ε0=8.854×10-12(F/m)为复介电常数第二节感应测井的基本理论一、有用信号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假设条件:导电率为,半径为r的单圆环,计算该单圆环产生涡流及磁场而产生的感应

4、电动势dR=?经理论计算得:式中:K是线圈系系数;g是单圆环几何因子;、u分别为导电率和导磁率;ω=4f称为圆频率;f为频率;STSR分别为发射,接收线圈的总面积,ST=nTS,nT为发射线圈的匝数,SR=nRS,nR为接收线圈的匝数,S为单个线圈环的面积;i为供电电流,i=Iosinωt;L=TR为线圈距;R1为T到单圆环截面点的距离;R2为R到单圆环截面点的距离。二、讨论1、单圆环几何因子g单圆环几何因子取决于单圆环与线圈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它的物理意义是:截面为ds的单圆环对总信号的贡献。2、全空间的几何因子可以证明:即全空间的几何因子为1。L

5、=1m的双线圈系单元环等几何因子图纵向微分几何因子含义为深度为Z,厚度为dz水平无限薄层的几何因子;其物理意义:深度为Z,厚度为dz水平无限薄层对总信号的相对贡献。纵向积分几何因子径向微分几何因子含义:半径为r,厚度为1的无限圆筒的几何因子;物理意义:半径为r,厚度为1的无限圆筒对总信号的相对贡献。径向积分几何因子含义:半径为r的无限圆柱体的几何因子。物理意义:半径为r的无限圆柱体对总信号的相对贡献。径向微分、积分几何因子3、计算岩石的电阻率1)在均匀无限介质中所以:=R/K2)在非均匀无限介质中Gs、Gi、Gm、Gt分别为围岩、侵入带、泥浆、地层的

6、几何因子。满足:Gs+Gi+Gm+Gt=1。在非均匀无限介质中测到的导电率定义为视导电率a。岩层的真导电率:岩层的真电阻率:t=1/t第三节多线圈系介绍一、双线圈系存在的问题1、地层的上下围岩的影响较大从纵向探测特性曲线可知:当h=L=1米时,Gz=0.5;2、钻孔和侵入带的影响较大从径向探测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当r<0.5米时,gr和Gr都较大,即钻孔和侵入带的影响仍然较大。3、信噪比较大即无用信号占总信号的比例远高于有用信号;1)0.8米6线圈系的组成ToRo称为主发射和主接收线圈ToRo=0.8米,所以称为0.8米6线圈系;T1R1称为辅助发射

7、和辅助接收线圈T1R1=0.4米;T2R2称为聚焦发射和聚焦接收线圈T2R2=2.0米;注:线圈上的数字代表线圈匝数,负号表示反绕(或称反接)。二、0.8米6线圈系2)各线圈系的作用ToRo主发射和主接收线圈的作用同前;T1R1辅助发射和辅助接收线圈,主要起径向聚焦作用;A)To与T1两线圈的绕向相反;B)Ro与R1两线圈的绕向相反;主要接收来自地层的信号,而泥浆、侵入带的信号难以进去。T2R2聚焦发射和聚焦接收线圈主要消除围岩的影响,提高分辨能力。注意:感应测井同样有深浅之分深:T20.75Ro0.25R10.5T10.25To0.75R2-7100-

8、25-25100-7浅:T20.96To0.4R10.2T10.4Ro0.96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