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ppt课件.ppt

第10章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ppt课件.ppt

ID:59494900

大小:2.13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9-13

第10章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0章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10章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10章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10章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0章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板块构造与岩浆岩组合地球中火成岩的分布1.洋中脊(Mid-oceanRidges)2.陆内裂谷(IntracontinentalRifts)3.岛弧(IslandArcs)4.活动大陆边缘(ActiveContinentalMargins)5.弧后盆地(Back-arcbasins)6.洋岛玄武岩(OceanIslandbasalts)7.各种各样的陆内火成岩(MiscellaneousIntra-ContinentalActivity)金伯利岩(kimberlites),超镁铁-镁铁质层状杂岩体,碳酸岩(carbonatites),斜长岩(anorthos

2、ites)...1.离散型板块边界(洋中脊、大陆裂谷)岩浆岩组合2.汇聚型板块边界(洋-洋汇聚、洋-陆汇聚、陆-陆汇聚)岩浆岩组合3.板块内部(大洋板块内部、大陆板块内部)的岩浆岩组合一、离散板块边界岩浆岩组合离散板块边界是以拉张应力为主的构造环境,包括洋中脊和大陆裂谷洋中脊——最重要的离散板块边界,地幔部分熔融规模最大和新洋壳产生的场所。洋中脊岩浆岩以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等)为主,并伴有其他岩石组合,构成蛇绿岩套1.洋中脊玄武岩(MORB)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也称大洋拉斑玄武岩、洋脊拉斑玄武岩或深海拉斑玄武岩化学成分特征:低SiO2、K2O(<0.2%)、Ti

3、O2(<2.0%),高Al2O3、CaO、Cr2O3;矿物:橄榄石、辉石、斜长石斑晶主要是橄榄石和斜长石,辉石斑晶少见外壳玻璃质,内部细粒结构整体枕状构造,也有气孔构造、层状、块状或透镜状2.蛇绿岩套蛇绿岩套是代表标准的大洋岩石圈岩石组合与结构特征的一组镁铁质-超镁质岩的组合从底部向上依次为:地幔超镁铁质岩石单元堆晶辉长质杂岩单元席状岩墙群单元枕状玄武岩单元放射虫硅质岩单元第四层第五层3.大陆裂谷与大陆裂谷作用相伴生的是各种碱性岩浆活动,包括碱性岩浆岩组合或双峰式岩浆岩组合双峰式岩浆岩组合:在一定区域、近于同时形成的基性岩浆岩与酸性岩浆岩共生,中间明显缺失或很少有

4、中性岩浆岩伴生的岩石组合。可以是喷出岩系列的拉斑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侵入岩系列的辉长岩-花岗岩组合,也可以是碱性系列的碱性玄武岩-粗面岩、响岩组合(二)汇聚板块边界岩浆岩组合岛弧——洋-洋汇聚活动大陆边缘——洋-陆汇聚大陆碰撞造山带——陆-陆汇聚StructureofanIslandArc典型岛弧的剖面示意图HFU=heatflowunit(4.2x10-6joules/cm2/sec)1、岛弧火成岩组合(1)拉斑系列火山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70%±),因分异作用安山岩(25%±)和英安岩(5%±),低钾为主。时间上在岛弧形成早期,空间分布上靠近海沟。(2)钙碱

5、性系列火山岩:玄武岩(25%)-安山岩(70%)-英安岩-流纹岩(后两者5%),以中钾为主,部分低钾,少量高钾。形成时间略晚。(3)侵入岩组合: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花岗岩为I型,与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的化学成分十分相似。出露范围明显少于火山岩。岛弧火成岩成因IslandArcPetrogenesis楔形地幔橄榄岩熔融;洋壳熔融;洋壳熔融的熔体与楔形地幔反应形成的辉石岩熔融;地幔对流导致地幔底辟体减压熔融,岩浆在地壳中发生分离结晶和同化混染,形成岛弧岩浆。2、活动大陆边缘岩石组合活动大陆边缘以钙碱性系列岩石为主,喷出岩组合: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

6、,侵入岩组合:辉长岩-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与岛弧火山岩相比,酸性火山岩数量显著增多,反应有较多陆壳物质的参与;空间上,从海沟到内陆,K2O和SiO2含量增高,从低钾拉斑系列向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变化时间上,早期靠近大洋一侧低钾拉斑系列,靠近内陆一侧的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稍晚ContinentalArcMagmatism岩浆形成模式活动大陆边缘剖面示意图1-俯冲板片的脱水2-不均匀地幔楔的水化和熔融3-幔源岩浆的地壳底侵和结晶4-底侵物质的再次熔融形成英云闪长质的熔体示意图表明:(a)大陆弧的部位形成辉长岩质地壳下垫物质(b)地壳下垫物质的再熔融

7、形成英云闪长质深成体3.陆-陆碰撞带的岩石组合1、碰撞前的钙碱性弧火山及侵入岩组合:它们是由陆间洋盆闭合前发生俯冲所诱发的岩浆活动;岩浆源区为受到俯冲洋壳改造的楔型地幔。与活动大陆边缘类似,主要是钙碱性的基性到中酸性岩石2、同碰撞阶段的过铝质(浅色)花岗岩组合:陆-陆碰撞叠加,造成底部岩石部分熔融。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组合3.陆-陆碰撞带的岩石组合3.陆-陆碰撞带的岩石组合3、碰撞后或碰撞晚期的钙碱性花岗岩:与碰撞前的钙碱性火成岩组合相似,由于碰撞后的热释放致使温度升高,地壳熔融;地幔也可因区域性上隆减压底辟熔融。(三)板块内部的岩浆岩组合洋岛玄武岩大陆溢流

8、型玄武岩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