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碳酸盐岩与油气储层作业3-长大学长版)ppt课件.pptx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碳酸盐岩与油气储层作业3-长大学长版)ppt课件.pptx

ID:59495158

大小:2.26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9-13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碳酸盐岩与油气储层作业3-长大学长版)ppt课件.pptx_第1页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碳酸盐岩与油气储层作业3-长大学长版)ppt课件.pptx_第2页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碳酸盐岩与油气储层作业3-长大学长版)ppt课件.pptx_第3页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碳酸盐岩与油气储层作业3-长大学长版)ppt课件.pptx_第4页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碳酸盐岩与油气储层作业3-长大学长版)ppt课件.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碳酸盐岩与油气储层作业3-长大学长版)ppt课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姓名:XXXX学号:XXXXXX班级:XXXXXXXX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1、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2、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类型4、Ⅱ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5、Ⅲ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1、层序界面的定义及其分类1)层序界面的基本定义层序界面是指海平面下降期间形成的一种区域性的不整合面及相关的整合面,是一种横向上连续的、至少分布于整个盆地并且看来在世界范围内许多盆地可同时出现的广泛分布的面(VanWagonerJC等,1990)。1、层序界面的定义及其分类①Vail和Sarg根据绝对海平面下降速率与陆架坡折处的

2、盆地沉陷速率相互关系,将硅质碎屑和碳酸盐岩的层序划分的两类:Ⅰ型层序界面和Ⅱ型层序界面;2)层序界面的分类方案②Vail和Sarg划分的两类界面不足以描述克拉通型的沉积盆地,特别是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充填物盆地所发育的三级层序界面特征,如Goldhammer等曾提出过SBs(straddlesequenceboundary)的存在。1、层序界面的定义及其分类3)海平面升降与层序界面划分类型类型基本类型主要含义海平面下降阶段形成Ⅰ型层序界面(SB1)海平面下降幅度大于50(或60)~150m,外台地(或深缓坡)上部及其向陆方向遭受长期和广泛暴露。Ⅱ型层序界面(SB2)海平面下降幅度在

3、20~50(或60)m之间,内台地(或内缓坡)及其向陆方向遭受暴露Ⅲ型层序界面(SB3)海平面下降幅度小于20m,潮缘区及台地浅滩区遭受暴露海平面上升阶段形成Ⅳ型层序界面(SB4)沉没不整合碳酸盐岩台地三级层序界面分类表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1、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2、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类型4、Ⅱ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5、Ⅲ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2、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类型根据碳酸盐岩的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分布模式,以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反映,可识别出三类不同的层序界面,即Ⅰ型、Ⅱ型、Ⅲ型层序界面。Ⅰ型层序低水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

4、ST)高水位体系域(HST)Ⅱ型层序陆棚边缘(SMST)海侵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Ⅲ型层序海侵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1、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2、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类型4、Ⅱ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5、Ⅲ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当海平面迅速下降且速率大于碳酸盐台地或滩边缘盆地沉降速率、海平面位置低于台地或滩边缘时,就形成了碳酸盐岩的Ⅰ型层序界面⑴层序界面以下的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暴露、溶蚀等特征;⑵斜坡边缘的侵

5、蚀作用;⑶淡水透镜体向海的方向运动;⑷上覆地层的上超和海岸上超的下移。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⑴层序界面以下的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暴露、溶蚀等特征古岩溶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①在Ⅰ型层序界面形成时,常常发生明显的斜坡前缘的侵蚀,导致台地和滩边缘斜坡上部大量沉积物被侵蚀,造成大量碳酸盐岩砾屑的向下滑塌堆积作用和碳酸盐砂的碎屑流、浊流沉积作用;②在碳酸盐缓坡和碳酸盐台地边缘出现的水道充填砾屑灰岩,以及向陆方向由河流回春作用引起的由海相到陆相、碳酸盐岩到碎屑岩的转换相沉积物,

6、也是确定Ⅰ型层序界面的标志⑵斜坡边缘的侵蚀作用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⑶淡水透镜体向海的方向运动Ⅰ型层序界面形成时发生的另一种作用,就是淡水透镜体向海或向盆方向的区域性迁移,使得原海相沉积物遭受淡水和混合水的成岩作用。①淡水的淋滤、溶解作用和胶结作用:如不稳定的文石、高镁方解石可能被溶解形成低镁方解石沉淀,在适宜的构造、气候和时间条件下就可能发育风化壳;②混合白云化和高盐度白云化:伴随Ⅰ型层序界面形成期间,可发生不同规模的混合水白云化和强烈蒸发作用而引起的白云化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⑷上覆地层的上超和海岸上超的下移碳酸

7、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1、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2、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类型4、Ⅱ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5、Ⅲ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4、Ⅱ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当海平面迅速下降小于碳酸盐盆地沉降速率、多形成碳酸盐岩的Ⅱ型层序界面。此时盆地的可容纳空间扩大,台地潮缘区和台地浅滩出露地表,陆棚边缘向陆方向的上超向下迁移,形成陆棚边缘沉积物4、Ⅱ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Ⅰ、Ⅱ型层序界面的异同与Ⅰ型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