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探究

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探究

ID:5951277

大小:3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29

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探究_第1页
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探究_第2页
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探究_第3页
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探究_第4页
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探究  摘要:投资规模扩大和投资效率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中国投资增长、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发现投资增长和投资效率提高均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高度依赖投资规模的扩张,投资效率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正面临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投资规模驱动型增长方式向投资效率提高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词:经济增长;投资规模;投资效率;VAR模型中图分类号:F1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3)10-0045-05一、引

2、言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王玉华,2011)[1]。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需拉动和投资高速增长。深入剖析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发现高投资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而高速增长的投资形成巨大的生产力,需要国外需求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1978—2011年,中国以年均9.8%的GDP实际增长率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与经济高增长相伴随的是投资的迅猛增长,1978—2011年,中国的投资率从38.2%上升至48.3%,年均投资率超过38%,平均投

3、资增长率为17.2%(图1)。与此同时,世界平均投资水平维持在19%~25%,中国的投资率处于世界的最高水平之列。即便是20世纪60、70年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日本,其平均投资率也仅为35%。然而,高投资率并没有带来投资效率的提高。增量资本产出率(IncrementalCapital-OutputRatio,ICOR)是衡量资本投资效率的重要指标。ICOR指资本存量的变动与产出增量的比率,该指标越小,表明资本生产率越高,资本运用也就越有效率。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在投资率迅速增长的同时,投资效率则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图1、图2所示,随着投资率和全社会固定资本

4、投资占GDP比重的上升,增量资本产出率在1990年代后逐渐呈上升趋势,虽然在进入新世纪后有所下降,但2007年之后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总体而言,投资效率在1990年代后未有显著提高。14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高投资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在投资效率逐渐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高投资—高增长”模式还能够持续吗?本文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投资增长、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而分析投资增长和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二、文献回顾中国经济表现出显著的“高投资—高增长”特征,许多学者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

5、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源于高投资的推动。王小鲁(2001)指出,改革20年来,高储蓄和高投资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资本形成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资本形成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改革开放前上升2.5%,但投资效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巨大潜力[2]。武剑(1999)认为,资本形成是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这一趋势会逐渐加强,到2010—2020年,资本贡献度将超过60%[3]。邱晓华等(2006)通过建立中国经济增长的综合因素模型得出结论,资本投入增加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源泉,包括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效率提高、制度变迁等在内的技

6、术进步的贡献也较强,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相对较弱[4]。14中国经济“高投资—高增长”是早期经济增长阶段结构转变的深层次反映,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大规模的投资及生产。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3,2004a,2004b,2005a,2005b)指出,中国的“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是政府推动的城市化和出口导向的工业化过程,同时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需要较高的储蓄率与投资率[5-9]。李扬、殷剑峰(2005)认为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工业化)、由农村向城市(城市化)、由国有向非国有(市场化)的持续

7、转移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既是这种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劳动力得以持续转移乃至这种增长模式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10]。与中国“高投资—高增长”的发展模式相伴随的是低效率的高投资,投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浪费。在过去的20多年,这一模式是以宏观成本的积累为代价的。政府公共资本的拥挤效应推动高投资和高增长,并带来了诸如高能耗、高污染以及形成不良债务等宏观成本(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4b;2005b)[7][9],还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平新乔,1998)[11]。在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过程中,高储蓄高投资增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