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探析如何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ID:5951759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9

探析如何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_第1页
探析如何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_第2页
探析如何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_第3页
探析如何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析如何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如何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新课改的发展形势,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提问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效率为出发点,指出了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仅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发展契机,还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出了它的不足之处,而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为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渐渐为人们所乐道。那么,怎样才能够建设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

2、、充分激发学生兴趣4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基于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对学生的状况做一个深入的了解,并根据这个了解来设计课堂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另外,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这些经验来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学习活动,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和中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小组讨论、朗诵比赛、教材故事会、教材舞台剧等,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二、准确把握教

3、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它的设立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1]一般来说,制定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的统一,作为三维目标的组成部分,这三个方面比重均等,缺一不可。在一般的状况下,一篇语文课文或者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设置太多,就目前的小学教材而言,一般设置一个或两个教学目标就可以了,最好设置一个核心教学目标,让其他所有的目标围绕这个核心目标来进行。当核心教学目标完成了以后,其他的教学目标也会自然而然地

4、得到学生的认知。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要求教师“授人以渔”,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2]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环节不妨这样设计:第一4个环节:激趣导入。这一环节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或描绘画面,或叙述故事,以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第二环节:感知理解。这一环节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谈论自己阅读的体会和感受。第三环节: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在这一环节中可以互相提问、互相探讨,以便把对文本的评读引向深入。第四环节:总结规律。本环节教师可以从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规律总结。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本环节可以由教师完成

5、,也可以由学生来参与。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也可以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四、合理安排课堂提问4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和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3]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言简意赅,简洁明了。教师的提问要尽量简洁明了地表达出问题。二是要因时制宜,准确出击。当教师确定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疑问时,要及时地出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其思维不断向认知目标发展。三是要充分酝酿,不愠不火。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探讨

6、和研究,使他们在问题的本质上看准、看透。四是要拨云见日,画龙点睛。当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徘徊不前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点拨。五是要多多鼓励,大力表扬。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索问题时所产生的一些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学生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对自我的肯定。总之,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不但要求教师做好准备,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不但要求实现知识目标,还要求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师生只要在科学的教育理念下不断锻炼和总结,就一定能够实现完美的高效课堂。参考文献[1]白金声.关于构建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序列的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1995(11):16—17

7、.[2]黄刚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J].吉林教育,2009(5):34.[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