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海棠》赏析[1]

苏轼《海棠》赏析[1]

ID:5951820

大小:1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3

苏轼《海棠》赏析[1]_第1页
苏轼《海棠》赏析[1]_第2页
苏轼《海棠》赏析[1]_第3页
苏轼《海棠》赏析[1]_第4页
苏轼《海棠》赏析[1]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海棠》赏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轼《海棠》赏析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微风中的海棠形象,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一个“泛”字,写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定的情景。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香雾霏霏”,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yīn氲yūn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了。

2、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暗示出诗人“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的幽寂孤独的心理。最妙的是三四两句,写赏花者的心态,极赋浪漫色彩。“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笔锋一转,写赏花者的心态。句中“恐”是担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当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诗人,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

3、诗人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 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yè,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更”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

4、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这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请体会。“奇”在作者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巧”在诗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的写照。“只恐夜深

5、花睡去”隐含顾影自怜的意思。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唐萎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豁观、洒脱的胸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