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探析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ID:5951931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9

探析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_第1页
探析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_第2页
探析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_第3页
探析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_第4页
探析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浅基础是相对于深基础而言的,它们都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工作原理和使用条件各不相同。在建筑中使用浅基础还是深基础,是要根据地质和建筑要求的情况而确定。本文以实际成功案例进行说明,介绍浅基础的施工技术,并对未来施工技术发展方向做出展望。【关键词】浅基础;深基础;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前言浅基础与深基础的主要区别在于基础埋深上的差异,但两者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数值界定。浅基础与深基础作为建筑基础,传递由上部荷载施加于地基上的附加压力,在附加压力作用下,要求地基满足承载力及变型条件的要

2、求,进而达到满足建筑设计的各项使用功能。一般以埋深大于等于5.0米为深基础,埋深在0.5-5.0米之间,侧面磨阻力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基础称为浅基础,但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5米。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埋深,深度超过5.0m,此时需要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二、浅基础与深基础在应用中的区别7浅基础相对于深基础,基础故然埋深较浅,同时,基础形式及施工工艺较简单,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工程造价亦较低。而深基础情况恰于浅基础相反,除基础埋深较深外,基础形式及施工工艺复杂,质量控制

3、因素较多,工程造价亦较等建筑采用何种基础形式,即采用浅基础抑或采用深基础,决定于基础持力层的选择,一般而言,持力层埋深小于5.0m的为天然基础,采用的基础形式自然就是浅基础。具体表现为:1、浅基础以天然地基为持力层,以地基承载力满足上部结构受力要求即可。基础与侧壁土的磨阻力可忽略不计。2、深基础以深部硬质岩土层为持力层,或者以基础与侧壁土层磨擦力作为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为主,又或以前两种受力方式结合作为承受上部结构荷载。3、浅基础的适用条件以浅部土层坚实,满足承载力要求,浅基础的选择形式可根据上部结构需要,选择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墙下条形基础。对于上部荷

4、载较大的高层建筑,只要浅部岩土层工程性状好,同样可以选择浅基础,如筏板式基础。4、深基础的适用条件以浅部土层软弱,承载力或变形条件满足不了工程要求,向下寻求硬质岩土层,直到满足上述地基条件。其基础形式自然也就为深基础。75、深基础的形式有桩基础,箱形基础,沉井,地下连续墙等。具体采用何种基础形式要视建筑及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而定。因浅基础工程造价低,只要浅部地基坚实,就应优先考虑采用天然地基。对于七度及七度以上的抗震设防区,为了抗震的需要,上部结构常采用框架、框剪结构以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其基础形式往往采用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等以增强地基的刚度,使基

5、础与上部结构协调工作。三、浅基础施工技术实例某市受古滇池湖盆及盆地内盘龙江沉积环境的影响,在北市区堆积了厚度较大的冲湖积砾石土,圆砾层本身具有较高的地基强度,但由于地层中无规律地夹有厚度不等的、强度较低的软粘土等薄夹层,影响了浅基础在本地区的高层建筑的实际应用,长期以来高层建筑均以桩基础型式为主。1、地基与基础方案论证分析本场地属昆明古滇池湖积与盆地内陆河流冲洪积交替沉积环境,浅部地基土除“硬壳层”外,浅基础主要受力层以圆砾③层为主,下卧层为粘土④及圆砾⑤,可总结为“薄硬壳层+厚层圆砾夹薄层软土+良好下卧层”的地层模式,本地区的高层建筑,为了规避风险

6、,7大多采用桩基础型式。拟建高层建筑群包括18幢11层住宅楼、1幢16层办公楼、9幢7层多层住宅楼(办公楼、多层住宅设地下室一层),总建筑面积约18万m。拟建建筑物荷载并不很高,而圆砾层埋深适宜、厚度大,且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具备采用浅基础的条件,经初步估算,圆砾层及下卧层可满足强度及变形要求。经过多方调查,决定采用浅基础方案。2、地基处理、施工控制及检测(1)软弱下卧层的探明及处置粘土③1层成层性差,以透镜体状产出为主,规律性差,勘察过程中因勘探点间距原因难以准确反映,在基坑开挖后进行动探、钎探等施工勘察措施。在开挖基坑内,周边特别是两端采用标准锤

7、63.5kg动探勘察手段,点距为3×3m,深度5m左右。对锤击数小于3击/10cm、层顶埋深小于3m、厚度大于0.5m进行挖除换填处理;对中部采用钎探方法,深2~3m,仅对浅部范围较大的软弱土层进行换填处理。经施工勘察,18幢住宅、1幢办公楼范围内需进行处理的地方共有12处。(2)超深开挖部分处置在满足高层建筑对基础埋置深度的前提下,选择圆砾③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表部填土及浅部粘土②、②1层须全部清除,大部分建筑物均存在超深开挖部分处置问题,厚度集中在0.5~1.5m之间。对于超深开挖小于0.5m的部分,直接采用砼垫层进行处置;超过0.5m的部分,采用

8、混合土进行回填碾压处置,混合土按标准配置,碾压按施工规范进行。在回填碾压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出现“橡皮土”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