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及立体划线全解说课材料.ppt

平面及立体划线全解说课材料.ppt

ID:59543459

大小:42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1-09

平面及立体划线全解说课材料.ppt_第1页
平面及立体划线全解说课材料.ppt_第2页
平面及立体划线全解说课材料.ppt_第3页
平面及立体划线全解说课材料.ppt_第4页
平面及立体划线全解说课材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面及立体划线全解说课材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面及立体划线全解3、划线盘(1)划针伸出要短,并处于水平位置(2)手握底座划线,夹紧要牢固(3)划针与工件表面沿划线方向成40°~60°角(4)划长线采用分段连接划线4、划针(1)划线时,针尖要靠紧导向工具的边缘,上部向外侧倾斜15°~20°,向划线方向倾斜45°~-75°(2)划线要一次划成,使划出的线条清晰、准确5、划规(1)划规两脚的长度要磨得稍有不等(2)作为旋转中心的划规脚应加以较大的压力,防止中心滑动;另一脚以较轻的压力在工件表面划出圆或圆弧6、样冲(1)冲点方法:样冲外倾,使尖端对准线的正中,然后立直冲点(2)

2、位置要准确,冲点不可偏离线条(3)曲线冲点距离要小些,小于声20mm的圆周线应有4个冲点;大于¢20的圆周线应有8个冲点(4)在长直线上的冲点距离可大些,但短直线至少有3个冲点(5)线条转折点处必须冲点7、千斤顶用千斤顶支承工件时,一般要同时用3个千斤顶支承在工件的下部,3个支承点离工件重心应尽量远一些,3个支承点所组成的三角形面积应尽量大,在工件较重的一端放2个千斤顶,较轻的一端放1个千斤顶,这样比较稳定8、方箱划线时,可用c形夹头将工件夹于方箱上,再通过翻转方箱,便可在一次安装情况下,将工件上互相垂直的线全部划出来。9、9

3、0°角尺⑴测量前,90°角尺和工件要擦干净⑵90°角尺寸座内侧要与基准面重合安全文明生产(1)划线场地应明亮、整洁(2)工作时,操作姿势正确(3)打样冲眼时,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产生过大凹痕(4)划针不用时,要套上塑料管,不能插在衣袋中(5)划线盘不用时,应使划针处于直立状态维护与保养(1)划针、划规、划线盘和游标高度尺等划线工具应妥善保管、正确摆放,避免划线部位损伤(2)工件在划线平台上应轻拿轻放,并尽可能减少摩擦,以免损伤工件及划线平台,造成平台精度的降低(3)划线工具和设备使用完后,应及时进行清理,擦拭干净,并涂上机油防锈

4、平面划线平面划线只需在毛坯或工件的一个表面上划线后即能明确表示加工界限的。立体划线立体划线在毛坯或工件上几个互成不同角度(通常是相互垂直)的表面上划线,才能明确表示加工界限的,称为立体划线划线的作用划线工作不仅在毛坯表面上进行,也经常在已加工过的表面上进行,如在加工后的平面上划出钻孔及多孔之间相互关系的加工线。(1)确定工件的加工余量,使机械加工有明确的尺寸界限。(2)便于复杂工件按划线来找正在机床上的正确位置。(3)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毛坯,避免再加工而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4划线的要求(1)保证尺寸准确(2)线条清晰

5、均匀(3)长、宽、高三个方向的线条互相垂直(4)不能依靠划线直接确定加工零件的最后尺寸划线的步骤(1)看清图样,详细了解工件上需要划线的部位;明确工件及其划线有关部分在产品中的作用和要求;了解有关后续加工工艺。(2)确定划线基准。(3)初步检查毛坯的误差情况,确定借料的方案。(4)正确安放工件和选用工具。(5)划线。先划基准线和位置线,再划加工线,即先划水平线,再划垂直线、斜线,最后划圆、圆弧和曲线。(6)仔细检查划线的准确性及是否有线条漏划,对错划或漏划应及时改正,保证划线的准确性。(7)在线条上冲眼。冲眼必须打正,毛坯面要

6、适当深些,已加工面或薄板件要浅些、稀些。精加工面和软材料上可不打样冲眼划线前的准备工作1.工具的准备划线前,必须根据工件划线的图样及各项技术要求,合理地选择所需要的各种工具。每件工具都要进行检查,如有缺陷,应及时修整或更换,否则会影响划线质量基本工具:划线平台、划针、划线盘、圆规、高度尺、角尺、v型铁、方箱2.工件的准备(1)工件的清理。(2)工件的涂色。石灰水;酒精色溶液(3)在工件孔中装中心塞块,以便找孔的中心,用划规划圆。3.其他准备 将毛坯上的氧化铁皮、飞边毛刺,泥沙等清理干净4、划线基准的选择:在划线时,每一个方向都

7、要有划线基准,一般平面划线有两个方向的基准,立体划线有三个方向的基准,这些基准往往体现是一组相互垂直的平面,或具有一定相互位置精度的平面与中心线,和中心线与中心线的组合。平面划线立体划线注意事项:1、工件在划线平台上要平稳放置。2、划线压力要一致,划出线条细而清晰,避免划重线。放映完毕谢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