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典例分析教学文案.ppt

农业推广典例分析教学文案.ppt

ID:59565814

大小:102.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11-11

农业推广典例分析教学文案.ppt_第1页
农业推广典例分析教学文案.ppt_第2页
农业推广典例分析教学文案.ppt_第3页
农业推广典例分析教学文案.ppt_第4页
农业推广典例分析教学文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推广典例分析教学文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业推广典例分析几点思考-挑战第一,人口数量增加的挑战。人口增加是推动中国粮食需求量增长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据测算,即使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2000年中国人口仍将达到13亿,到2010年将达到14亿左右。如果假定人均粮食消费量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仅人口增长一项,就使中国的粮食需求量2000年绝对增加350多亿公斤,到2010年将绝对增加近800亿公斤。直到中国总人口达到最大值的转折点以前,人口压力都将一直是影响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挑战第二,食物结构改变的挑战。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以高于10

2、%的速度扩张,据测算到2010年,经济增长率仍将超过百分之八,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将达到八万六千多亿元,人均GDP将超过六千元;按实际汇率计算,届时中国的GDP总量将有可能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而成为世界第三。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推动人均收入水平的相应提高,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又必然推动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食物消费结构的高级化,即在食物消费总体中,粮食的直接消费量减少、相对份额下降,粮食的间接消费量增加、相对份额上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规律。-挑战近年来,中国居民食物

3、消费结构的变化,已经表现出了这种规律性。据统计,中国由粮食供给的份额:成市居民膳食的热能中已经由过去的百分之七十下降到目前的百分之六十,农村居民相应的份额也由百分之八十七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二;而由脂肪供给的热能份额:城市居民由百分之二十六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农村居民由百分之十三上升到百分之十五。粮食的平均直接消费量则由一九八六年的二百五十三公斤减少至一九九三年的二百三十二公斤,绝对减少了二十一公斤,平均每年减少三公斤;到2000年,人均直接消费的粮食将进一步将至二百三十公斤。-挑战食物结构高级化的结果,不是粮食需

4、求量的减少,而是粮食需求量的更大增加。因为对粮食的间接消费主要表现为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面粮食向动物性食品的转化,在数量上并不是简单的一比一的关系。消费一公斤鸡肉,意味着要消费二公斤粮食;消费一公斤猪肉,意味着要消费四公斤粮食;消费一公斤牛肉,意味着要消费七公斤粮食。-挑战中国居民在动物性食品消费量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将呈不断缩小的趋势,这种缩小的趋势成为推动中国粮食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另外,粮食的间接消费还表现在对由粮食转化而来的啤酒等酒类的消费,据统计,如果每一成年人每天喝一瓶啤酒,中国的粮食需求量将

5、会增加近四亿公斤。总之.人均收入提高造成的食物结构改变,是推动中国粮食需求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今后随着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化,食物消费结构改变将会取代人口增长而成为推动中国粮食需求增加的首要力量。-挑战第三.耕地面积减少的挑战。耕地减少是影响中国粮食增产潜力和未来粮食供给能力的一个最基本重要的因素。历史地看,中国的耕地面积自一九五七年以来就呈现出净减少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始于八十年代初期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中更加得到了强化。-挑战据统计,一九七八至一九九三年的十五年间,中国净减少耕地共六千四百三十二万亩,相当

6、于减掉了一个农业大省四川省的全部耕地面积,平均每年达四百三十万亩。一九九四年净减少的耕地更多达近六百万亩。耕地少不只是一个数量概念,而且具有质量含义,因为减少的耕地大部分是生产能力高的良田。-挑战如果减少的耕地每亩年产量平均按五百公斤计算,则在现有的耕地减少态势下,中国每年将减少近二十五亿公斤的粮食生产能力,大约相当于一千万人口每年的口粮消费量,仅仅弥补因耕地减少面损失的粮食生产能力就需要留存耕地亩产年递增二公斤。-挑战今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非农产业与农业在耕地竞争方面的矛盾会日益突出.耕地面积减少将是一

7、个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我们只能减缓这种趋势,但不能遏制这一趋势。耕地的减少趋势与人口的增加趋势相交织,会使我们面临的态势更加严峻。据估计,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到2000年将不足一点一亩,到2010年将不足一亩。因此,耕地的不断减少.是对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一个最大威胁。-挑战第四,单产提高障碍的挑战。在耕地减少的态势下,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就成为中国粮食增产潜力的核心内容。然而,从己有的情况看,已经有多种障碍因素对中国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制约:-挑战一是新技术突破和应用的速度越来越慢。实际经验显示:每公顷的大米

8、产量超过四吨以后,单产水平的上升速度就明显减慢,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使大米每公顷产量突破五吨的水平。一九九三年中国大米每公顷产量已达四点四吨,离五吨仅差零点六吨,即每亩仅差四十公斤。所以,如果没有新技术,尤其是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突破,中国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将会越来越慢,其艰巨程度将会越来越大。-挑战二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非农产业与农业的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农业灌溉用水也开始大量非农化,灌溉用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