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史第三资料.ppt

会计史第三资料.ppt

ID:59566400

大小:148.00 KB

页数:117页

时间:2020-11-11

会计史第三资料.ppt_第1页
会计史第三资料.ppt_第2页
会计史第三资料.ppt_第3页
会计史第三资料.ppt_第4页
会计史第三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计史第三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会计史第三单式簿记?单式簿记是“复式簿记”的对称,指采用单式记账法的簿记。其主要特点是:(1)平时记载现金收付及各种往来账户,而不涉及财产的增减与损益;(2)期末采取实地盘点和估价的方法编制财产目标;(3)确定本期损益的形式是以期末财产总值减去期初财产总值。单式簿记?复式簿记是“单式簿记”的对称,指采用复式记账法的簿记。其主要特点是:①对每笔会计事项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反映,并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②定期或不定期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③期末根据实地清查各项财产的盘存清单与实相符。第一节单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单式簿记的产生

2、、发展与自然经济的产生发展是相适应的,也就是说,单式簿记适合反映、监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它在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奴隶制经济、封建制经济服务的过程中,经历着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形成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包括账簿设置、会计核算项目的设置、记账方法、结算方法、会计计量单位、会计凭证、会计报告、会计分析方法等。一、会计账簿的设置与分类(一)中式账簿名称与书写工具的演变BookkeepingBook;KeepingBooks账簿、登记、名册Keeping保管、保存、管Bookkeeping妥善地登记账簿和管理账簿Bo

3、okkeeping翻译:“簿记”(一)中式账簿名称与书写工具的演变簿记:会计人员运用有关记录和核算的基本原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的总称。(一)中式账簿名称与书写工具的演变西方国家:簿记bookkeeping, 是在本子上保持记录,即记账的意思。会计accounting,则是叙述理由,即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记账。(一)中式账簿名称与书写工具的演变中国:簿记一词最早见于宋代50年代,中国会计中,一般将会计与簿记混用,这与当时把会计的作用局限于记账、算账的范围有关。到80年代初,随着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的拓宽,人们又逐渐恢复了簿记的概念,并大大

4、缩小了簿记的范围,仅仅是指会计工作中对事后记账、算账那部分工作。我国“账簿”称谓的复杂演变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册”和“简册”之称运用阶段:商代2.“簿”、“籍”之称并用阶段:战国、秦、汉3.“簿”、“帐”并用阶段:南北朝至民国时期“帐”字运用到会计核算方面的两种说法(1)源于“供帐”核计之事“供帐”:古代皇帝或达官显贵出外巡游,休息住宿所用。(2)源于民间的“帐帘”“帐”与“账”:清代以后,“帐”和“账”通用(二)会计账簿设置与分类的演进划分为三个时期:单一流水账设置时期;“三账”设置时期;中式账簿组织的改良和西式账簿组织体系的引进时期。1.单一流水账设置

5、时期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到商代按照经济事项发生时间的顺序一笔一笔地进行记录。后世人对于这种会计记录称为“流水记录”,把登记流水账目的簿籍叫做“流水账”。2.“三账”设置及完善阶段时间:西周至明清时期“三账”:草流、细流、总清账一切账项源于草流,整理于细流,分类归宿于总清账。我国“三账”设置的产生、运用和发展,其历史极为悠久,从唐代中期起算,也比意大利威尼斯式“三账”设置早好几百年,而且中西“三帐”存在类似之处。对“三账”组织体系的评价(1)我国以“三账”为骨干的账簿组织演进同国外的情形一样,也是朝着证、帐、表三结合的方向发展的,草流与细流之间的整理转记关系,细流与总清之间

6、的归类汇总记录关系,以及总清与红账之间围绕盈亏计算分类集合的编报关系,已较好地体现了这种结合。这是我国账簿组织建设的主要进步。(2)以“三账”为骨干的账簿组织体系的建立,是在“三账”的分割与再分割中进行的,其中总清账簿的分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我国固有复式薄记组织建立奠定了基础。(3)我国“三账”设置的产生、运用和发展,其历史极为悠久,从唐代中期起算,也比意大利威尼斯式“三账”设置早好几百年,而且中西“三帐”存在类似之处。(4)我国以“三账”为主干的账簿组织体系是单式薄记的账簿组织体系,它适合反映、监督奴隶制经济封建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故这种账簿组织有很大的局限性,

7、与近代资本主义的账簿组织体系相比,它还存在着很多致命的弱点。3.中式账簿的改良和西式账簿组织 体系的引进时期(1)改良中式簿记的账薄组织谢霖:《银行薄记学》(与孟森合编)系统介绍国外新式银行薄记。1907年归国后,谢氏便着手通过引进新式银行薄记改良我国的银行会计工作,任总会计之职。3.中式账簿的改良和西式账簿组织 体系的引进时期谢霖根据复式薄记原理和银行业务特点,设置了中国银行的账簿组织体系,首次采用西式账页和阿拉伯数码,并改收付为借贷,历时五年,成效显著。谢霖先生不仅是我国引进新式薄记的先驱者之一,而且是推行改良中式薄记之先声。3.中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