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虚词例释.doc

古汉语虚词例释.doc

ID:59569219

大小:4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1-12

古汉语虚词例释.doc_第1页
古汉语虚词例释.doc_第2页
古汉语虚词例释.doc_第3页
古汉语虚词例释.doc_第4页
古汉语虚词例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虚词例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汉语虚词例释大纲要求学生要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有十八个:何、为、以、因、乎、乃、其、且、若、所、焉、也、而、于、与、则、者、之。理解并掌握这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阅读文言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高考考点之一,本期将顺次介绍。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2、3.表示承接关系,有时间先后。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②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小石城山记》)②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地”,或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7

3、.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刘表)恶(嫉妒)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等。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惊呼声)而坏(倒塌)都舍(大房子)。(《察今》)(四)副词。“就”“才”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而已】放在句末

4、,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2、且(一)用作连词。1.递进关系:况且,再说。①且壮士不死即已

5、,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与妻书》)2.让步关系:尚且,还。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3.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静女》)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暂且,姑且。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6、(《孔雀东南飞》)【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且如】就像。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3、若(一)动词:像,好像。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二)动词:赶得上,比得上。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三)用作代词。1.表对称,相

7、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②吾不忍其觳觫(害怕得发抖的样子),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四)用作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①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②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8、汉书·高帝纪》)3.至,至于。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四)作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桑之未落,其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