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案例分析.docx

《角的度量》案例分析.docx

ID:59590911

大小:68.4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1-14

《角的度量》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角的度量》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角的度量》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开始时,教师出示两组角(如图)。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出比较的方法。学生思考片刻,开始发表意见。一位学生首先站起来说:“第一组中的两个角∠1<∠2,我是用眼睛看出来的。因为第一组中的两个角差别较大,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大小。对于第二组中的两个角,学生的意见就不一致了,他们有的说∠1大,有的说∠2大,一时争执不下。这时,教师问了:“你们有没有办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呢?”这时,一位学生提议按书上的方法,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两个角相等。他的话音刚落,马上就有学生反对:“老师是把比较

2、的角画在黑板上的,拿不下来,怎么比呀?”这就是教师所预期的结果,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准备导入新课。教师微笑着,故意用设问的语气问:“对呀,怎么办呢?”这时,有个怯生生的女声从后面传来,“老师,可以用尺子量角。”虽然小女孩的声音显得那么的微弱、不自信,但全班同学都听到了,也都愣住了。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说话的小女孩。教室里寂静了片刻,接着就乱了起来。大多数学生表示反对,他们有的举着双手,大声嚷嚷:“错了,错了。”有的用轻蔑的,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怎么用尺子量角呀?”一些学生则静静地思索着,他们挠着头显得半信半疑。争论一时没有结束,胆怯的小女孩看着这场面,像自己说错话似的,不

3、好意思地低着头。教师整顿了一下乱哄哄的教室,请那女孩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开始小女孩表现得非常的被动,在教师的再三鼓励下,她迟迟疑疑地走到黑板前,用结结巴巴的语言,说出个大概。她边说,边画。意思是:从角的顶点出发,沿角的两边量出相等的一段距离(比如都是1cm),作个记号,用尺子把作记号的两点连起来,再量两点间的距离,距离长,角就大;距离短,角就小(如图)。教师带头给女孩鼓掌,非常高兴地拍着她的肩膀,连声说:“好,好,真不错!”女孩满脸通红地跨着大步走回自己的座位。在同学叹服的眼光下穿行着,她心里一定很得意。教师告诉学生,她的方法是对的。至于什么道理,请大家课后去探讨。同时

4、告诉学生,只要认真学习,等升入中学、大学后这些道理大家就明白了。然后,转入新课,“今天大家学习量角所使用的一般工具―――量角器。”〖案例点评〗用尺量角的方法可以用中学数学中“圆心角定理”来解释。说明如下:如图所示,∠1是圆O的圆心角,根据“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所以弧AB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1的度数。当弧的度数大时,它所对的弦AB就长,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也就大;反过来,结果就相反。这件事使我们认识到,每一个小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好不好,不管他的性格是开放的,还是内向的,他们对于同样的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

5、是不同的;可能是一般的,也可能是独特的;当然也可能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最重要的是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只有这样,小学生的潜能才有可能释放出来,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积极意义的。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互动”的。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这种作用如果发挥不到位的话,即使有“精彩”的苗头,也会“一纵即逝”。〖思考与讨论〗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很多非教师“预设”的设想,选择哪些“设想”展开呢?又展开到什么程度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