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改助推山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oc

用课改助推山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oc

ID:59602082

大小:3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1-14

用课改助推山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oc_第1页
用课改助推山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oc_第2页
用课改助推山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oc_第3页
用课改助推山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oc_第4页
用课改助推山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课改助推山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用课改助推山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毛口乡小田小学柏朝发【摘要】:毛口乡小田小学历经在三年多的研究历程,始终围绕“以课改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以课堂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课题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这条主线,把课题与学校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充分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紧扣研究目标将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行动中,以课堂教学为界,分内层和外层找出了贫困山区小学课改中存在困难,分析了成因,结合实际制定并在实验中完善了课改对策;遵循“预习——展示——反馈”理念和原则,采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学校自身的“44135”教学模式。【正文】:一、研究对象

2、1、辩证找出了贫困山区小学课改中存在的困难。以课堂教学为界,分课堂教学以内(内层)和课堂教学以外(外层)方面来通过调研查找,内层如教师的理念及教学方式等软件方面,外层特指制约贫困山区小学课改实施的硬件方面;2、理性分析了造成贫困山区小学课改困难的成因,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培养、对新修订的各科小学课程标准认识有待更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课前设计、课中实践、课后反思”需进一步加强等;3、实践探索了贫困山区小学课改的对策,如大力实施“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积极完善学校硬件建设,以“走出去、请进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通过“磨课”为主的集体备课提高

3、教师的备课、说课、评课、议课、评课能力等,为小学课改的实施铺平道路。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了采取调查法、分析统计法、文献查阅法、行动研究法等。1、调查法:对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以来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与适应程度、课堂教学组织转变情况、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等进行广泛全面的调查,验证、补充研究假设中提出的贫困山区小学新课程改革存在的困难;2、教育统计法:对调研结果充分进行分析解读,统计贫困山区小学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3、文献法:课题组成员分类阅读有关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献资料,针对贫困山区小学课改存在的实际困难,找出适合解决这些困难的强有力的理

4、论支撑;4、行动研究法:结合现有理论和经验,科学探讨解决贫困山区小学课改中存在困难的对策,在课题实验学校进行实践验证,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设。三、技术路线调查研究贫困山区小学课改中存在的困难,撰写调查报告——分析汇总提出贫困山区小学课改中存在的困难的对策,选定几所实验学校进行小范围实验,并制定大范围的实验策略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信息分析与处理,总结实验工作,对本课题进行修正,形成贫困山区小学课改中存在的困难、成因及对策,完成结题报告。四、研究发现或结论(一)找出了贫困山区小学课改中存在的困难1.有关内层即课堂教学方面的困难分别表现在课程功能、

5、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标准和课程管理等各个方面,主要包括:(1)新的课程理念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相矛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以教定学”、“以本为本”、“教路单一”、“学法单一”、“目标单一”、“评价单一”等弊端。(2)新知识体系与教师已有认知相矛盾,以小学数学五年级解方程为例,新教材要求学生按照“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乘上(除以)不为‘0’的数方程仍然成立”的特性去解方程,而多数教师不知道这一改变,不加强学习,没有经历五年级数学教学的老师教学方程有关的知识时还让学生去记忆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3)教学方式的矛盾即新的教学方

6、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掌握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课改需求。(4)活跃的创新思维方式与批判精神的培养滞后不前,学生学习过程受传统课堂的制约,教师只关注学习结果,只注重学生的“学习”,创新思维方式与批判精神的培养也就相当困难。(5)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困难。2002年9月以来,虽学校和老师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及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大力气,但离新课程要求的深度和高度还有距离。(6)如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保持课堂秩序即正确处理新课堂中教师“放”与“收”的度。传统课堂上,教师不敢放手,新课改后,也出现了一批批教师放

7、的干干净净的教师,课堂很“精彩”。就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来说,看上去活的“乱七八糟”,其实也存在着一些隐性规律的约束的。新课程教学中,大多教师很难掌握“放”与“收”的度。(7)如何使课堂讨论具有吸引力,进而围绕本课堂的中心任务进行,解决了“放”与“收”的度的问题,存在讨论的实效性不高等问题。(8)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学法指导等。(9)教师对新理念接收困难,不敢、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部分骨干教师认为“教了好好的,为什么要改”;部分老教师认为“怎么改都行,我反正还是用我的老方法。”;部分年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